国庆长假落幕,南京长江路的喧嚣还未散尽,总统府景区门前依然排着长队。假期8天,玄武区以“文博之夜”为主题,联动长江路沿线文商旅资源,以多元场景撬动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业态。两项新鲜出炉的数据,可以窥见玄武区的文旅热度——10月1日至8日,该区6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4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9月30日—10月7日,全区重点监测的商贸企业销售总额超6.8亿元,同比增长7.09%。
东起毗卢寺,西至德基广场,长江路浓缩了南京最鲜明的文化印记,也是南京三大博物馆集群聚落之一。2020年,玄武区以长江路沿线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15座文博场馆为基础,借文物“穿越时空”,让历史“开口讲话”,喊响“1800米,1800年”品牌,聚力打造长江路文旅集聚区。5年精耕,长江路摆脱时空束缚,突破业态隔阂,拉长消费动线,将“在地不在手”的资源,转变为“叫好又叫座”的场景。
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常玩常新?大行宫广场的蝶变,颇有代表性。
这处因商超撤出而沉寂多年的地下空间,今年终于被“唤醒”。“大行宫见”——长江十二城沉浸式文旅街区项目在国庆假期正式开街,以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12座长江沿线城市为主题,真实还原重庆洪崖洞的巴渝风情、武汉黄鹤楼与樱花树的浪漫、南京秦淮河的市井烟火。“大行宫见”不仅盘活了闲置载体,延伸了历史脉络,更为总统府景区每年近400万的客流构筑起二次消费场景。
距离大行宫广场500米,九中·德基艺术图书馆作为百年校庆的“礼物”,也于10月2日揭牌。这个由德基集团捐资3000万元建设的文化传承载体,不仅是教育创新的“试验田”,也将成为长江路新地标。图书馆不设围墙,与街区融为一体,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一条长江路,半部民国史。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江路的魅力,既在于贯通了古今,也因为交织了昼夜。玄武区将长江路作为夜间经济的发起点,推动文博场馆延时开放,植入展陈、演艺、潮玩、市集等夜间文旅体验,推出“7+7+N”活动矩阵。艺境漫游、美学光影、剧力万象、织梦千年……七大主题紧扣“夜”字,让快乐不打烊。
10月3日,长江路1912街区至总统府景区段开启限时步行模式。当晚8时至9时,弦乐演奏、街舞Battle、古风巡游、人偶互动、特色市集轮番上演,游客走上主干道,在沉浸式Citywalk中感知玄武“夜未央”。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常年展出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和BEEPLE全球首场个展,每日开放至子夜0点,成为全球开放时间最长的博物馆。艺术展陈是德基“获客引流”的利器,长假期间涌进超过200万人次。
文旅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以数字技术为灵魂的场景再造,是景区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行走于古老的长江路,随时都能触碰到AI的脉搏。
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杭州万事利丝绸依托行业首个实用图形AI大模型,将1万平方米的丝绸印花厂缩小为1平方米,把过去需要10天的制作周期缩短为5分钟。游客只需通过小程序选定花型,现场就能带走定制版的“南京礼物”。
在“大行宫见”,本土企业投石智能推出的“梵高写真馆”门庭若市。电子屏幕中,梵高静坐在画架前,体验者在摄像头前停留片刻,一幅由人工智能“绘制”的后印象主义风格画像就此诞生。
文博场馆向前一步,社会效益更深一层。在长江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传承与创新的共鸣、技术与产业的交融渐入佳境,一个顶流文旅IP,在城市中心“破层出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