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被骑着打卡拍照,这次遭殃的是“孔子”。
据新京报消息,10月8日,四川德阳文庙内,一名女游客攀爬院内孔子石雕像拍照,目击者称现场保安及时到现场劝阻并将该游客劝下。
9日,德阳文庙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游客行为虽未对石雕孔子像造成损坏,但缺乏尊重,因属首次违规,已进行劝解和批评教育,后续将加强巡查力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社交媒体时代,打卡拍照已成为探索世界的标准仪式。从埃菲尔铁塔前的比心,到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下的跳跃,文化地标确实常常沦为摄影背景。这些行为本身并无不妥,但发生在四川德阳文庙的女游客骑坐孔子雕像事件,虽被及时制止,但却折射出更深层次的认知问题。
孔子雕像不同于普通景观,它是活着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两千年来中国人尊师重道的精神图腾。游客将文化圣人降级为拍照背景板,把出片率当成参观的核心诉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行为失范,更是文化消费主义对传统价值的侵蚀。这种心态正在将文化神圣性世俗化,把文化庄严感娱乐化,从而消解了文明的重量。
从故宫红墙上刻字到敦煌壁画前自拍,从宗教场所的轻佻举止到历史遗址的随意攀爬,“打卡式破坏”正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消解文明场所的神圣性。这种将点赞数当成衡量行为价值的标尺,文化体验便被异化为15秒的流量商品。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心态正在形成传染性极强的文化病毒,如同野火般蔓延至各个文明场所。其破坏性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更在于对文化敬畏感的系统性消解。
(德阳文庙)
德阳文庙对首次违规的柔性处理,暴露出文物保护的时代困境。这种高举轻放的管理方式可能产生危险的示范效应:当首个攀爬者仅受口头警告,后来者便会认为文化尊严可以讨价还价。对比敦煌莫高窟对不文明游客实施跨区域参观限制的黑名单制度,德阳的处理显然缺乏应有的震慑力。
这尊被攀爬的孔子雕像,好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光谱。我们不必苛责某个个体的无心之失,却应思考如何为年轻一代架起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当女游客在文庙攀爬孔子雕像时,或许我们该做的不止是制止动作,更应该引导他们看见雕像背后那束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毕竟,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禁止触摸,而在于教会人们懂得为何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