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展卷,山城如画。
“双线”启航引客入通、景区景点业态焕新、多元场景深度交融、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国庆中秋长假,恰逢沈白高铁、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双线”开通机遇,通化市以“高铁连南北·文旅融全域”为主线,从提升服务保障、优化产品供给、升级消费场景、创新文旅融合等多点发力,文旅市场“新新”向荣。
据银联商务公司大数据测算,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通化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6.09万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4.98亿元。
业态焕新 文旅市场客群集聚
双节假期,通化老城·龙兴里业态升级,“活力通化”又焕新。
为营造假期浓厚氛围,通化老城·龙兴里设置告白祖国巨型横幅、“我爱你中国”拍照打卡墙、玉兔宇航员空降月球等网红美陈10余处,举办“月满华诞 共赴龙兴之约”系列主题活动30余项,大型无人机灯光秀与烟花秀联动表演,现场观众超3万人。
文旅融合释放多彩活力,“新玩法”掀起假日消费热潮。在柳河县参乡水街,《参乡和鸣》水上秀、互动表演及沉浸式夜场奇幻夜游等业态“多点开花”,文创产品、特色小吃、非遗手工艺品、旅拍写真等引得游人如织,“圈粉”无数。
“在假期到参乡水街拍一套写真,仿佛穿越回古代,体验一次古人的风雅生活,这种独特的文旅体验太让人难忘了。”来自辽宁省的游客李悦感慨道。
双节期间,通化老城·龙兴里累计接待游客25.58万人次,同比增长22.57%;营业收入302.35万元,同比增长23.39%。佟佳江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89%。柳河县参乡水街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5万元。集安市大吉他广场持续开展专场文艺演出、融合灯光秀、歌舞表演、烟幕秀等形式,结合《梦萦高句丽》主题演出,吸引游客约25万人次参与。辉南县举办“2025中国丰收年”“人民公园水上音乐会”“月满辉南 情聚游园”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和市民1万人次参与。二道江溶洞景区新增“心愿桥”峡谷吊桥、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同步开放天然石林景观,累计吸引游客0.63万人次,同比增长28.25%,营业收入32万元,同比增长14.27%。
品鉴文博 红色血脉传承赓续
“这个假期,我们不仅参观了鸭绿江国门景区,还到杨靖宇烈士陵园拜谒杨靖宇将军,这样的红色之旅,让我深受教育,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今年13岁的王轩宇感触颇深。
双节假期,通化市丰富“红色文化+”多元业态,点亮红色记忆,围绕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鸭绿江国门景区等红色景点,推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并依托吉林省第三届红色旅游节,持续开展瞻仰“杨靖宇支队”战旗红色研学活动,鸭绿江国门、大荒沟文旅小镇、兵工遗址公园等红色景区接待研学团队均超同期水平,杨靖宇烈士陵园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22.1%,高志航纪念馆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8.57%。
同时,全市文博场馆全部延时开放,通化市博物馆同步推出系列精彩展览和盖章打卡、转发赠礼、拓印体验等互动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通化市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地,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国庆、中秋”主题展览、习俗大赏、互动体验等20场次,举办“金秋阅展·好书云集”图书展、满族民俗图片展、书画国庆作品展等系列活动,丰富市民、游客假日精神文化生活。
假期期间,全市文博场馆累计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同比增长28.7%。通化市群众艺术馆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0.44%,通化市图书馆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77.9%。
“乡旅”提质 农旅融合人气十足
国庆中秋长假,通化市全方位做足“乡村旅游+”新文章,发展农旅融合新模式,打造乡旅消费新趋势。
登山观日、篝火烧烤、果蔬采摘、边境自驾、民俗体验……融合红色、民俗、非遗等文化主题,通化市围绕钱湾“果宿”、下活龙“渔坞”、下解放“红之宿”、白车轴度假露营基地、“上湖上”民宿、大荒沟村文旅小镇等一批乡村“打卡”点,推出特色项目,乡村“微度假”“轻旅游”等线路深受追捧。
集安早市成为“打卡”新地标,丰富的特产、新鲜的果蔬、整洁的环境,累计吸引游客约45.2万人次,同比增长68.4%,累计成交额达977万元,同比增长77.3%。
假期期间,全市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9.4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58%。辉南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四方顶酒店、通化县“上湖上”民宿等连续4日入住率均达100%。辉南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24%、205.54%。柳河云岭野山参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19.2%。通化县四方山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梦里水乡·贡米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东昌区大明牧场累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同比增长92.16%。全域重点酒店需求火爆,重点监测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维持在75%至85%,10月2日至6日迎来高峰,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重点酒店入住率均达100%。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