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清音绕雕梁,汉风胡韵汇长安。10月8日,“呼和浩特‘昭君出塞’沿线文化旅游联盟走进西安”主题活动在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楼热闹上演。活动现场,一场融汇南北艺术的文化盛宴精彩呈现,西演·西安易俗社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青春版系列片段接连登台,标志着这部承载民族交融记忆的作品,在圆满完成从湖北宜昌(昭君故里)到西安的巡演后,即将开启呼和浩特之行,重走那“一去紫台连朔漠”的出塞之路。
本次活动以“昭君行”为主线,为古城市民带来了12幕精彩节目,构建起“昭君出塞”完整而动人的文化叙事:《光明汉宫》中,步履翩跹尽显汉廷的雍容风华;《昭君出塞》里,昭君一袭红装纵马,勾勒出戈壁征途的苍茫壮阔;《蹛林大会》上,雄浑舞姿生动演绎匈奴礼俗的豪迈奔放。随后,二胡《赛马》的激昂、马头琴《万马奔腾》《鸿雁》的辽阔,与呼麦《满都拉汗赞》的苍凉交替登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在此刻跨越时空,恰似“胡汉和亲识见高”的历史场景在当代重现,成为整场演出最动人心弦的点睛之笔。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动人心’。昭君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是一座共融共通、美美与共、凝聚人心的永恒文化桥梁。”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秦腔《昭君行》中王昭君的扮演者惠敏莉表示,西安是秦腔艺术的传承地标,是王昭君当年的出塞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其历史底蕴与昭君出塞路线形成跨越古今的深情呼应。
呼和浩特“昭君出塞”沿线文化旅游联盟负责人介绍,联盟旨在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激活昭君文化的时代价值,跨域连接昭君的“出生地”“出塞地”与“建功地”,通过艺术展演和文化交流,推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再次深度对话——这正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繁荣景象的生动体现,让融合之韵在当代奏响新的乐章。
据悉,本次活动结束后,西演·西安易俗社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将走进呼和浩特,让当地观众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实景中,亲身感受“和合共生”的永恒价值,奏响昭君文化跨越历史长河的温暖回响。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欢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