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姑苏古城迎来旅游高峰。一批批身着鲜亮“志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平江路、山塘街、十全街等景区街区及周边路段,织就了一张温暖周密的志愿服务网。截至10月5日,姑苏区累计出动志愿者1.6万人次,服务游客逾30万人次。
固定岗+流动哨
服务保障游客需求
双节期间,平江路、山塘街等景区街区游人如织。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姑苏区加强游客需求排摸研判,选定临顿路、人民路、山塘街、十全街、盘门景区等9个核心路段与29个重点点位,构建起“固定岗为堡垒、流动哨为延伸”的服务网络,统筹区、街两级志愿服务力量共同参与保障。同时,全区开放169个社区、17个便民志愿服务阵地,全面保障游客各类出行与服务需求。
为健全志愿服务调度体系,姑苏区成立“假日志愿服务工作专班”,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每个核心路段由社会组织分片包干,共设置点位长19名,各点位负责人提前熟悉环境动线,精确测算点位间响应时间。相关街道同步成立工作组,配备联络员与路段长103人次,协助辖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
特色服务枢纽
形成十分钟志愿服务圈
聚焦热门景区,姑苏区优化设置了8个志愿服务特色枢纽,围绕游客动线,最快十分钟到达拙政园、山塘街等志愿服务点位,形成十分钟志愿服务圈。枢纽内统一标识,不仅配备休息点、物资供给点,方便志愿者及时补水、充电,同时专人值守,加强现场调度和应急处置,形成辐射周边、调度灵活的服务保障体系,有效应对大客流。
据悉,每位点位长不仅要值守志愿服务枢纽,还要统筹附近志愿服务点位,随时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一次,在拙政园社区门口,点位长注意到两名老年游客在巷口徘徊不前,主动上前询问后得知他们找不到预订的民宿。之后不仅耐心指路,还亲手绘制了简易地图,并细心标注沿途显著地标,这一贴心举动令老人倍感温暖。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暖心护航古城假日
此次假日志愿服务力量中,企业、高校及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参加志愿服务让我对这座古城有了更深的感情。”苏州科技大学的田同学说道。此外,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志愿者力量的加入,在人流疏导、应急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专业互补、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
一抹抹流动在古城街巷的“志愿红”,或驻足耐心解答,或沿途温暖引路。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点亮了八方游客的假日旅程。
为保障志愿服务质量,姑苏区为志愿者组织了多场专场培训,并统一配发了红马甲及内含口罩、创可贴、风油精、纸巾等“十小件”的实用服务包。这些贴心物资,成为志愿者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法宝”。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均将收到一封感谢信和一张志愿服务证书。在感谢信中,姑苏区感谢每一位放弃假期默默值守志愿者,是他们让古城更具温度,佳节倍添温情。
朱新年、裕面堂、山塘公司、康心饮食店等多家爱心企业也纷纷加入护航行列,积极为志愿者提供餐饮、物资与休息保障,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后勤支持网络,让“志愿红”成为这个假日古城最温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