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骄阳下,泰国街头的水果摊前再也没了往日的热闹。
成箱的榴莲裂着口、山竹的外壳发了黑,芒果堆在角落慢慢软烂,这些曾经靠中国游客抢着买的“香饽饽”,如今只能在高温里慢慢变质。
没人知道,泰国水果卖不动、烂成堆,根源不是产量太多,而是那些只写给中国人看的冰冷标语,把最愿意为水果买单的中国游客,彻底推远了。
泰国水果摊老板只对中国游客立规矩
曾经,中国游客可是泰国水果摊和旅游业当之无愧的“金主”,谁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耗国呢?
国内超市里动辄几十元一斤的榴莲,在泰国街头花小钱就能吃到饱,“去泰国实现水果自由”,是不少人出国的第一动力。
每到榴莲成熟的季节,泰国的水果摊前全是提着塑料袋的中国游客,你挑我选、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夜市里排队买芒果糯米饭、鲜榨果汁的队伍里,十有八九是中国人。
那时候,摊主们笑着收泰铢,果农们忙着把新鲜水果运到市场,旅游业靠着中国游客的消费,成了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局面会变成这样?
转折点,就是那些突然出现在水果摊上的中文标语。
“别乱捏,捏了就得买”“按了榴莲就得付钱”,白底黑字的牌子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字写得又大又清楚,可从头到尾只有中文,连一句英文、泰文都没有。
中国游客看到这些标语,心里先凉了半截:买水果挑一挑、摸一摸,不是很正常吗?不管在国内还是其他国家,大家买东西都习惯看看新鲜度,怎么到了泰国,就成了“错”?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明明看到其他国家的游客也在捏水果、按榴莲,摊主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独对着中国人立规矩。
这哪是提醒,分明是针对性的“区别对待”。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更让人心寒的,是那些靠中国游客“捧红”的商家,也跟着摆起了架子。
就说曼谷夜市里的“水果西施”,最早就是中国游客拍了视频发上网,才让她从普通摊主变成网红。
那时候,大家为了和她合张影、买杯她榨的果汁,愿意排半小时队。
可红了之后,她的“生意经”就变了:不买果汁就不让拍照,保安会直接拦住举手机的游客;要是听出你是中国人,原本几十泰铢的果汁,价格直接翻一倍。
有游客吐槽,明明花了更多钱,却连个好脸色都得不到,“哪里是水果西施,分明是‘宰客西施’”。
这种“端起饭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做法,让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心里不是滋味。
“既然这么不欢迎我们,那水果就自己留着吧!”先是几个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接着越来越多人响应。
大家不是吃不起泰国水果,也不是不想出国玩,而是咽不下这口气,以前去泰国,是奔着新鲜水果和轻松的旅程;
现在去,不仅要面对针对性的标语,还可能遇到涨价、强买强卖,甚至有网友曝出曾在泰国遭遇商家威胁。
慢慢地,愿意去泰国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少:曾经满街都是中文招牌、导游带着中国团的景区,现在冷清了不少;
水果摊前没了抢着买的人群,摊主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水果烂掉,有的甚至要把整车滞销的榴莲、山竹倒进垃圾桶,他们当初挂标语的时候,根本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泰国急了?没用!
泰国旅游业急了,毕竟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摆在那,2024年中国光进口榴莲就花了70亿美元,要是丢了中国市场,后面还有马来西亚、越南等着抢生意。
泰国旅游协会的负责人愁得睡不着,后来干脆向政府申请了3.2亿预算,想包机请中国企业家和网红去泰国,试图挽回局面。
可这招根本没用,中国游客心里清楚,靠花钱“讨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要那些针对性的态度不改变,再便宜的水果、再热闹的夜市,也没人愿意去。
更何况,现在中国游客不用出国,也能吃到新鲜水果、看到好风景。国内的海南、云南等地,不仅能种出优质的热带水果,价格还更实惠;
各地文旅部门也在使劲宣传,从东北的冰雪风光到南方的海滨小城,好玩的地方多着呢。大家渐渐发现,与其去泰国看冷脸、被针对,不如在国内舒舒服服玩一圈,既能吃到地道美食,又不用受气。
结语
如今,泰国街头的烂水果还在提醒着商贩们:做生意靠的是尊重,不是区别对待。当初挂中文标语的时候,他们觉得是“管着”中国游客,却忘了是谁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水果烂了、游客少了,再想挽回已经晚了,中国游客从来不是“好欺负”的,也不是非泰国不可。
要是泰国商家不真正反思,只靠喊几句“欢迎中国游客”的口号,那最后只能自己承担后果,看着更多水果烂在摊上,看着旅游业继续冷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