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4日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近日公布了2025年非遗进景区“五好”案例名单,陕西西安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成功入选。
三十多项非遗技艺、二十多位传承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这座位于白鹿原上的非遗大集正书写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完美融合的生动故事。据了解,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仓景区,采用“协会+景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运行模式,汇聚了华县皮影、凤翔泥塑、木版年画、茯茶制作等三十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二十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这里常态化开展展演活动。
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的成功并非偶然。首先突破了传统非遗静态展示的局限,开创了“活态传承”的新路径。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玻璃展柜内的静态陈列,而是可触、可感、可体验的活态文化。游客们可以目睹华县皮影的制作过程,聆听板胡的高亢旋律,品尝刚出炉的地方特色美食。
据介绍,这一项目由灞桥区搭建平台,携手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与白鹿仓景区共同打造。其创新采用的“协会+景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运行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壁垒,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积极探索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模式,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并成为非遗研学和文化体验的新地标,在经济收益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方面发挥出了最大化效应。
此外,“西安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民俗文化助力‘活态’研学发展”案例,也在刚刚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案例。
据了解,2023年10月12日开街的“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作为全国首个活态传承沉浸式非遗研学街区,街区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在教育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单次可接待研学学生2000人。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支持鼓励大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为非遗保护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谢思琪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下一篇:平凉十大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