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公园二期将于9月29日对公众开放,这是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二期工程的完工也标志着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如期实现了“五年成型”的目标。开放后,市民无需预约,即可前往免费游园。
温榆河公园(昌平段)的风铃塔,以现代集成松木为建造主材,塔身传承贵州侗寨的鼓楼建构方式。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摄
北京最大的公园:
面积接近奥森公园3倍
“随着二期建成开放,温榆河公园成为北京最大的公园。”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文宇介绍,面积是奥森公园近3倍大。
温榆河公园地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是北京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公园位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地处温榆河、清河、小清河三河交汇处,是城市副中心上游重要的生态走廊与防洪通道,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朝阳区约17.7平方公里,顺义区约7.5平方公里,昌平区约4.8平方公里)。公园一期12平方公里已于2022年开放,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公园周边有六大社区,我们测算过有百万市民可以15分钟到达公园。随着二期工程的顺利完工,公园整体规划的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将成为周边百万居民的乐园,也是首都千万市民的后花园。”李文宇称。
温榆河公园(昌平段)内的大片草坪,草坪上的环形装置可以实时显示“年、月、日、时”。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摄
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重点生态修复区域,温榆河公园已成为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的管理理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截至目前,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已超过880种,5年内新增超过200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方狭口蛙等在此安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大鸨、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频频到访。
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
蓄滞洪量达1200万立方米
温榆河公园二期的建成,战略意义远超休闲游憩范畴。这也是为什么它由北京市水务局立项建设。
“温榆河公园被赋予了关键的城市安全职能,那就是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其蓄滞洪量达1200万立方米,是完善中心城区防洪体系和城市副中心防洪系统工程的重要节点。”李文宇向记者介绍,极端天气下如果启用这处蓄滞洪区,将有效缓解温榆河下游尤其是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压力。
蓄滞洪区与水库、河道及堤防,并称防洪工程体系“三大件”,用以分流河道的超标洪水。与“王牌”的水库相比,蓄滞洪区是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最后“底牌”。
通过科学的流域规划和先进的水利设施建设,温榆河公园实现平急两用。平日是市民享受自然美景的乐园;遇到常规降雨时,公园是北京城区东北部的“大海绵”,积蓄雨水,并有效补充绿化和市政用水;在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可迅速转化为有效的洪水蓄滞空间,显著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综合韧性。
“这种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安全优先、功能复合的原则,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与安全效能最大化,为首都的防汛安全增添又一坚实屏障。”李文宇表示。
北京城市微度假目的地:
打造成宠物友好和露营友好型公园
如何成为“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据了解,温榆河公园内规划建设了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从静谧的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到充满活力的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以及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马术、马球、匹克球等场地。
温榆河公园(朝阳段)的网球中心,可承办专业网球赛事。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摄
其中,朝阳段打造“五宜”融合的城市活力区,即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注重与周边城市功能无缝衔接,引入创新业态,创造就业机会,营造学习交流氛围。昌平段聚焦“低碳温榆·智创未来”主题,突出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展示智慧园林、新能源利用等前沿理念,设置互动体验设施,传播绿色发展知识。顺义段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将地域特色、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艺术相融合,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空间。
“我们希望把温榆河公园打造成北京城市微度假目的地,让公园成为大家周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北京温榆河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栾鸣表示,这里将成为宠物友好和露营友好型公园,大家可以带着自己的装备到免费露营区露营。
北京市水务局表示,下一步,温榆河公园将按成长型公园定位不断完善功能,按生态枢纽定位不断延伸价值,坚持以水为脉,研究推进温榆河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构建及更大范围水网建设,持续释放温榆河公园的生态辐射效能。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薛京宁
上一篇:这个秋天,走进巴彦共赏秋韵华章
下一篇:李崇一:骑行游上海,解锁魔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