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强烈质疑:首次毁绿无人担责?复绿成效谁验收?二次破坏为何重演?
近日,武汉青山区和平大道和平公园旁再度出现集装箱文创乐园无序违建、严重破坏绿地的事件,引发市民广泛愤慨。令人震惊的是,该区域早在2023年就曾发生承租户毁绿行为,当时虽被叫停并要求复绿,但整改与验收结果始终未向公众明确交代。时隔仅一年,“二次毁绿”竟再度上演,且破坏程度更甚以往。市民纷纷痛心质问:首次毁绿事件由谁承担法律责任追责?复绿到底有无验收?本次事件又该由谁承担法律责任?
首次问责与复绿成谜,二次毁绿变本加厉
据市民反映,2023年该公园就因违规毁绿被投诉并叫停,相关部门明确要求限期复绿。然而至今,未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被公开问责,复绿工程是否达标、由谁验收、有无监督也均未向社会公布。这种“烂尾式整改”直接导致监管真空,为违规行为回潮埋下隐患。本次集装箱乐园不仅再度侵占绿地,更引入理发店、奶茶店、驾校等多类商业业态,业态多元的背后是无序管理造成的恶果:草坪大面积枯死、树木根系严重受损,电线无序缠绕在树上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进一步加剧植被破坏。园内脏乱差现象频发,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公园生态遭受重创。
监管层层失守,跨部门协作机制形同虚设
公园绿地的管理涉及自然资源与规划、城管执法、园林林业及公园管理处等多个部门。然而,在首次事件中,复绿监管与验收环节严重缺失,部门之间信息阻隔、执法缺乏联动,导致整改不了了之。此次违建从搭建到运营,依然未获得有效制止。即便被发现,处理方式仍多局限于“一拆了之”,未能对责任单位及个人实施真正问责,违法成本极低。
市民愤慨:要真追责、真复绿、真监督
“上一次毁绿没人被问责,复绿也不知是真是假;这次又来了,监管到底在哪里?”经常在公园锻炼的李女士道出市民共同心声。公众强烈呼吁,不能任由“支持创业”成为违规的挡箭牌,整改复绿更不能流于形式,公共绿地不容屡屡成为破坏的“牺牲品”。
严问责、强监督、建机制,守住城市绿色生命线
面对二次毁绿,我们呼吁必须彻底清查两次事件中的监管与整改责任:
·对首次毁绿中未履职、复绿未验收公开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追溯问责;
·对本次事件中审批、监管、执法各环节失职主体,严肃追究行政及法律责任;
·强制责任方承担生态修复费用,推行“恢复性执法”并纳入诚信档案;
·建立健全复绿工程监督与公开验收机制,引入第三方及公众参与评估;
·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执法与全链条追责机制,实现从项目萌芽到运营、从拆除到复绿的全过程监管。
城市绿地是市民共同的生态财富,不容任何人肆意破坏。只有做到每一次毁绿必有人负责、每一次复绿必受监督、每一次违规必付代价,才能切实守护好城市绿色底线,真正实现“还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