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09月20日 13:39 上海
“完全是理解错误,上海建设这么好,都是国家出的钱,打造一个国际大都市,让更多贫困乡村的农民来就业生活,脱贫攻坚战”。
这是一个老乡的跟帖。
就和很多老乡一样,他也是承认上海就是很好,上海的建设就是这么好,但是他也不认为这和上海本地人有什么关系,也就是不是上海本地人建设的,都是国家出钱打造的,都是国家的功劳,而且他也承认别的地方是贫困的,但是他认为上海就是给那些贫困乡村的农民准备的,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的,所以,上海人不要因为上海的繁华和富裕而骄傲,这和你们没关系,这都是国家的功劳,这样说了,贫穷的老乡们来上海打工的理由更足了,他们会认为,这本就是国家给我们准备的工作机会,所以,也不需要感恩上海,我们来上海打工赚钱,和你们上海人有毛关系啊!
上海建设得好全是国家的功劳吗?和上海本地人没关系吗?,上海就是给贫困农民准备的地方,来解决就业的吗?上海人没啥可骄傲的吗?外来打工人也不必感恩上海吗?
国家确实投入了大量资源把上海打造成国际大都市,但是这就够了么?
上海的确是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城市,但上海今天的繁荣绝不是单靠国家投资就能实现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浦东开发,到现在的自贸区、进博会,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包括上海本地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人。他们投入的汗水、时间和智慧,才是上海真正的基石。
那位老乡的话,表面上是肯定上海,实际上却把上海和全国人民对立了起来。好像上海只是一块“国家划出来的富地”,专门用来解决就业的,而且还是那些贫困乡村的农民,我想,大概这也就是他理解的海纳百川了吧?可是,这种说法,既忽略了上海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也看轻了每一位参与者付出的努力。
我理解这位老乡的心态。他们很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就像他在帖子里说的是“贫困乡村的农民”,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再对比自己家乡的现状,心里难免有落差。有时候,用“都是国家的安排”来解释这种差距,会让自己心理上轻松一些: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只是资源没分到我们这里。好像这样对自己说了,自卑心理也缓解了,来上海打工的理由更足了。
但是,这种想法可能反而会阻碍进步。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的奋斗和创新精神。如果总是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外部资源或政策倾斜,可能就容易忽视自身可改变的因素。就像很多老乡的家乡,因为他们认为上海的繁华唯一原因就是政策扶持,所以他们也争取来了政策扶持,结果却是没有如愿,别说能回报像上海这样的繁华了,就连老本都蚀本掉了。可笑的是,即便是在这样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有些人还在固执地认为上海的繁华不过是政策扶持。
事实上,上海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上海,正是因为几代人不分地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者,都为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同样,每个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生活在那里的人。政策固然是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才是。
上海不是“国家送给谁的礼物”,而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而每一个家乡,都有潜力通过当地人的努力变得更好,只要当地人去努力,只要当地人不放弃不抛弃。如果都跑到他们认为的国家给他们准备的就业基地,去打攻坚战,那么,就像我们常在电影里看到的场面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日夜站在村口,盼望着外出去打脱贫攻坚战的亲人早日归来,回到故乡,回到村庄,回到家里。
真正健康的心态是既感谢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尊重每一位建设者的付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同时,对于自己的家乡,不是抱怨和比较,而是思考如何让它变得更好。可以去上海打攻坚战,为什么就不能在自己家乡打一场翻身仗呢?
老乡,上海是上海人的家乡,就像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一样,所不同的是,上海富裕繁华,你们家乡贫穷落后,要是你们明白了一个地方的富裕的决定因素是当地人,你们的家乡也不会贫穷落后的了,你们也不用背井离乡出来打工谋生的了。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的上海。而老乡,你的家乡,同样也是需要你去建设和珍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