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仅有美景,还有了“美食”这一金招牌。
9月1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第三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2025民族美食文化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嘉年华盛大启幕。“三节联动”,规模空前。
在山海之间烹一桌盛宴,青岛西海岸新区用实力证明足以承托这样一场美食业界的盛事。新区也用足够的诚意和热情,让所有前来参展的嘉宾、观众大饱口福的同时纷纷竖起大拇指。
飨宴九州,宾朋尽欢。
美食相约
“我来自福州,带来了我们的非遗美食福州肉燕。福州福州,有福之州,也祝愿所有的人做个有福之人!”福州同利肉燕非遗传承人陈君凡声音洪亮的推介,让人一下就记住了从福州远道而来的美食肉燕。肉燕是用肉反复捶打,敲成薄如蝉翼的燕皮包馅而成。不仅如此,他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创新肉燕菜做法,把燕皮切成丝,加上山笋丝、鲍鱼丝,推出一道融入山海味道的面。
“这次美食节独具特色,把海洋文化、青岛的美食文化,以及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很大气,很震撼,很吸引我。”他说,老字号也要守正创新,而美食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推广的平台,对提升整个餐饮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的助推。
你方唱罢我登场,偌大的展览现场热闹非凡。
来自新疆乌恰的柯尔克孜族全羊宴一亮相美食节,就吸引了大批观众。这里不仅有美味的烤全羊和摞成“小山”的烤包子,还有少数民族少女翩翩起舞,一下把人们从地处祖国东部沿海的青岛拉到了“中国西极”。
看到这一幕,来自巴基斯坦的沙赫扎德·阿里·汗跟朋友立马加入了舞蹈的队伍。他们载歌载舞,就像平时跟朋友相聚一样。“来这里太开心了!”他说,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就来到了青岛,还参加了如此有意思的美食节,是一次相当棒的体验。
青岛真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他吸引着全世界的朋友来此欢聚。这不得不提到青岛的啤酒文化。每年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金沙滩啤酒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行都将带来一场盛大的啤酒狂欢。
沙赫扎德·阿里·汗对于青岛的向往就是青岛啤酒,也因此把青岛作为来中国的第一站。而逛完美食节之后,他又对美食赞不绝口,尤其是烤肉,觉得配上青岛啤酒就太棒了!
“三节联动”在青岛盛大举行,给了青岛拥抱世界的机遇。而作为餐饮界一年一度的盛事,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行业交流的良机。
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员会执行主席、黑龙江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张金春是此次美食节期间厨艺大赛的总监理长,抽空他还是来到一楼大厅,跟自己来自广东的“师侄”、半岛集团出品总监张少伟见了一面。
“借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提升我们企业的效率。青岛和广东的美食都有不同的风格,这次交流就能各取所长。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张少伟和团队带来了“广府宴”,都是平常在饭店里叫好又叫座的拿手好菜。为了保证口感,他的食材都是从广州带来的。
“各地厨艺大师把拿手菜拿过来交流,也通过学习其他厨师好的做法精进自己的厨艺。‘送出去’‘请进来’,这就推动了南北菜系更加交融。”张金春说,现在人们对于地域特色的美食越来越向往,也越来越懂吃、会吃,这给餐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食节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推动着中华美食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同心筑梦
这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盛会、民族盛会。
在“红石榴会客厅”,剪纸、古琴、纺织等非遗展示让人欣喜不已,而藏戏、玛纳斯、侗族大歌等少数民族非遗的展示,未闻其声足以震撼。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项非遗都如涓涓细流一般流淌千年,最终汇江入海,构成了华夏文明的沧海洪流。
美食节上,非遗唱响特色别样精彩。这也正是今年“三节联动”的美食节一大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有机的构成,我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品味文化的跬步千里。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展,设置陶瓷艺术展、“五六华药”精品展、“五六华坊”文创展、“五六”全家福摄影展等特色展览,各类展品9800余件,让“舌尖上的民族风情”与“视觉上的文化盛宴”相互呼应,在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中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互嵌式发展。
“五六华坊”展上,藏族阿妈拉着满族大姐的手,教她辨认糌粑的成色;侗族绣女向维吾尔族少年展示如何在一匹布里“织”出七彩阳光;达斡尔族的“哈尼卡”纸偶与汉族的皮影同框亮相……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把来自项目地的农特产品、非遗技艺、民族歌舞“一键打包”,带来了一场“最炫民族风”。
让每一座村庄都健康,让每一个民族都出彩,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七个字,在绿水青山间、在柴米油盐里、在你我的笑脸上,熠熠生辉。
红石榴会客厅·非遗艺术空间正是集文化传承、民艺研发、非遗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共同富裕。
“传承非遗”“琳琅玉食”“百工百礼”“山海问茶”“本草仁心”“缤纷罗裳”,六大特色展区,精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和沉浸式体验,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让观众感受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感受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力量。
器具精良,馔品自贵。美食已备,怎离得开好的餐具相佐。
在此次美食节期间的非遗展区,就有青岛市黄岛区人大代表、青岛祝兹侯文化传承人陈绪彬带来的祝兹陶器:陶罐、陶碗、陶盘不一而足。
祝兹陶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传统技艺。这些展出的陶器都是流传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的餐饮器具,它的出现讲述着是中华美食文化一脉相承,讲述着在数千年前青岛西海岸新区这片土地上,人们就不仅仅是“食以果腹”而是对美食有了更高的追求。
美食以跨越时空的力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相聚。是相遇,更是重新出发。
2025民族美食文化节作为本次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多彩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本届美食节是青岛市第2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2025民族文化地标美食和民族文化主题宴席精品展、民族食材供应链展等展览展示。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次来了很多客人,他们身穿民族服饰,成为美食节期间的一道风景。在美食节期间恩施还带来“品土家美食,游恩施山水——万名山东朋友惠游恩施”旅游促三交专场推介活动,为广大游客带来精彩民族表演和互动体验。
正如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刀波所说,未来还将推动民族美食文化节“走出青岛、走向全国”,让民族美食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纽带。
烟火升腾
中国味道、海洋产业、民族特色、百姓节日。透过美食节,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也看到了百姓的幸福。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20条举措中,把餐饮住宿消费放到第一条的重要位置,要求扩大餐饮消费潜力。
不到美食节上逛一逛,或许很少外地人能知道老陈醋不加糖也能品出粮食的甜味;不到这里逛一逛,很难想象机器人炒菜同样色香味俱全。
在这次美食节上,诸多行业领军企业的纷纷亮相,也背书了其权威性。
《2025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出炉,餐饮业领跑者Top100、《中餐评价规范》国家标准内容等权威发布,2025全国智能炒菜机器人设备展演赛的火热上演,以及同步召开的2025餐饮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五届中国外卖节、餐饮企业家年会、餐饮业宴会场景创新论坛等活动,必将为餐饮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美食领域也具有自身优势。
此次美食节举办地青岛嘉年华所在的长江路街道,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这里汇聚了来自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的餐饮从业者,市民游客在这里可以一站式感受地道食材、多元风味与民族文化。
放眼整个新区乃至青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品牌、美食文化。
在西海岸新区,灵山岛海参等20个特产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琅八鲜”获评山东省首个海洋渔业区域公用品牌,鲅鱼宴、泊里烧肉、琅琊炒鸡等特色美食广受好评。
此次美食节“三节联动”,搭建起海洋食品行业的供需对接平台、餐饮行业的竞技提升平台和民族美食产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将为西海岸新区的餐饮产业开启新的里程。
本届美食节上,聚集了参展企业386家,其中头部供应链企业260余家;参与品牌450个,超1000款食材产品设备展示,200余款年度新品爆品,预计专业观众近2万人。
展览、比赛、会议、销售、研发、评选等环节精彩纷呈,既为行业交流搭建高端平台聚集“热效应”,又为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们烤制出令人心动的“美拉德”。
观山海、品美食,西海岸新区将这座城市的活力、热情和友好融入美食节中,宴请八方来客。
正如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所说的那样,本届美食节将为扩大服务消费,推动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也必将打造一场“乐享中华美食、共创美好生活”的盛会。
山海为宴,共邀天下朋;山海为章,共赴新征程。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