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英两国相继张贴“中文标语”,中国游客看到后直呼:不能够接受
走出家门,出去旅游本就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如果是去异国他乡,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景,恐怕心情会更加激动。所以每年国外都会接纳大批中国游客。但我们发现,这些年在一些国外的景区或者商店门口,都会悬挂一些中文标语。不用看,既然用中文标注那显然是给中国游客们看的。从标语上的文字和语气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不太欢迎中国人。言语中总是含有一些不友好的措辞,有人说这是为了方便沟通,但更多的是赤裸裸的针对。
虽然国外的一些文旅部门对此做了很多解释,但给国人游客的感觉就是被“特殊对待”了,心里确实不是滋味,那么这些标语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不用英文或者其他语言标注,偏偏用中文标注呢?先看德国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总是很有礼貌和严谨。德国的街道干净到连一片树叶都看不到。这里的公共交通像精密的钟表一样准时,就连超市上的货物都井然有序,给人一种很严谨的秩序感。所以不少游客都想到德国去感受下“德式生活”。但不少游客刚一到德国就发现不少商家的门口上都有中文的标语,上面用红色的大字:“禁止吸烟!禁止饮食!”
末尾还连续加了几个感叹号。所以给人的感觉这不是提醒,而是警告。在其他景区门口依然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而且内容基本上都是禁止性的。比如不能抽烟,不能乱丢垃圾,不能吃东西,而且这些标语都是被加大加粗,很明显就是刻意标注出来的。和德国那冰冷的标语相比起来,英国的做法一开始看上去要友好得多,为了便于中国游客消费,一些商场和街头店铺在招牌上加了中文指引,货架上还特意标注了中文指引。
起初游客们还因为这些举动感觉到心里暖暖的,毕竟在异国他乡看到中文标识指引,还是很暖心的。可当人们仔细品味后就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了。有的标语是翻译软件直译出来的,比如“Please do not jump the queue”被译成了“不得随意插队”,因为按照中文交流的习惯,通常会说“请不要插队”,但英国的这些标识牌上,使用的是“不得”两个字,给人感觉就是专门给违规,爱插队的人准备的。随后在一些商店,游客们还发现中文提示干脆成了一堆规矩清单。比如不得讲价,不得大声喧哗等等。还有更过分的,比如不得触摸商品,连摸都不能摸,不少游客们调侃说,这哪里像是欢迎我们的样子,更像是关门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