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8日起,海南航空宣布推出“一人两宠”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旅客携带两只宠物进入客舱。今年以来,海航、南航、东航、吉祥航空等多家航司都试点提出或升级“宠物进客舱”服务,具体举措包括扩大占座宠物箱尺寸、新增服务站点等。值得注意的是,“争宠”之势并不局限于航空领域,酒店、景区、旅行社以及铁路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宠物友好,逐步形成一条特色文旅产业链。在推动“宠物经济”生态发展的过程中,除硬件设施外,还有哪些因素值得关注?
自2018年海南航空率先推出宠物进客舱服务以来,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吉祥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陆续跟进。2025年可谓是中国宠物航空旅运服务的爆发之年。
今年年初以来,海航、南航、东航等多家航司相继升级“宠物进客舱”服务。海航推出“一人两宠”直接瞄准多宠家庭;南航新增10个“爱宠进客舱”服务场站,覆盖超200条直达航线;东航“宠物进客舱”服务升级拓展至17条航线;吉祥航空则与品牌联名,推出2025新版宠物畅飞卡计划。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航空公司的“争宠”已不只是停留在“允许宠物进客舱”这一基础层面,更体现在服务细节的差异化竞争上。
◎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萌宠飞」指定办理值机柜台。(图源:吉祥航空)
◎广州白云机场全国首个宠物航站楼,整合了目前宠物航空出行所需的检疫订票代办、托运、携宠值机、寄养酒店等全链条服务。(图源:白云机场)
除航空领域外,铁路运输也在宠物服务方面取得显著突破,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的试点范围持续扩大。今年4月,全国首批宠物铁路托运服务正式启动,实现了宠物与主人同车抵达目的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宠物铁路运输的痛点。
◎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客户端“宠物托运”功能查询对应车次,购买车票并线上预约同车托运宠物服务。自2025年6月20日起,已覆盖京沪、京广、京哈、沪昆等8条线路沿线的25座车站和38趟动车组列车。
随着携宠出行服务的不断升级,旅游市场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宠物友好型服务正从旅运交通领域向旅游全产业链扩展,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服务生态系统。
多家旅行社推出“携宠旅行”定制线路,涵盖自驾、露营和高档度假等多种旅游形式,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地方旅游目的地结合地域特色推出宠物专属游览项目,如成都大熊猫基地、杭州西溪湿地等知名景区已试点开放宠物入园,通过划分特定区域、设置宠物活动设施和粪便收集装置,平衡宠物主与普通游客的需求。酒店行业方面,亚朵酒店集团于今年5月宣布,将旗下30%的酒店改造为宠物友好型酒店,并为宠物提供专属床具、餐具及附近遛狗路线图。此外,萌宠乐园、宠物康养度假区、宠物学校等新兴业态也在县域和乡村地区不断涌现。
◎国际五星酒店希尔顿集团携手熊猫基地开启“携宠游”新产品,以“宠你不分大小”为主题,在旗下多家酒店提供面向儿童、长者及宠物宾客的专属体验。(图源:希尔顿集团)
这场多领域推进的“宠物革命”背后,有坚实的市场数据作为支撑。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犬猫数量突破1.2亿只。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也指出,2024年底,中国城市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人类婴幼儿总量。并预测到2030年,宠物数量可能会是婴幼儿人数的2倍。
诸多迹象表明,国内正在积极开拓携宠出游这一广阔市场。
宠物旅游服务的兴起背后是深刻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变迁(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宠物的家庭角色正在从“动物”向“家人”转变。养宠人群结构也显示出该市场的可持续性:Z世代和千禧一代成为养宠主力,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重视与宠物共同的旅游和生活体验。
随着养宠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携宠出行已由少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演变为大众化的高频消费场景。这一强劲增长势头正推动宠物经济向更加个性化、高端化与社交化的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诸多痛点也逐渐显现,人宠服务配套缺口面临重大挑战。
航空客舱、高铁服务不断升级下,宠物运输看似不再困难,而实际上,宠物出行服务的落地仍面临诸多新课题,如服务标准、运输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划分及专业人才短缺等。
尽管部分航空制定了严格的申请流程、客舱管理规范及健康证明要求,实际运营中仍须应对部分游客对与宠物同机或同住的抵触心理,以及宠物突发健康问题、噪音控制、客舱空间协调等细节挑战。因此,如何平衡宠物主人与非宠物主人的权益,成为服务提供者必须解决的的关键问题。
此外,航司、酒店和景区之间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责任划分模糊及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样制约行业发展。宠物在运输、住宿或游玩过程中发生意外或纠纷时,责任认定与赔偿标准缺乏明确依据,导致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宠物旅游服务需要既懂旅游又懂宠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这类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扩张需求。
◎秦皇岛阿那亚西港航海中心推出宠物友好型航海旅游项目,让宠物也能感受大海的魅力,不少酒店还提供宠物专属客房和游乐项目,针对宠物入住房间提供专门的清洁服务,并配备宠物管家。例如阿那亚犬舍酒店,可实现“楼上睡觉、楼下活动”的人宠互动模式。(图源:阿那亚)
除交通之外,酒店、餐饮、商场、景区等后续配套设施能否提供真正的宠物友好服务,同样值得关注。这不仅考验服务提供者的应急响应能力,也呼吁行业标准的进一步统一与完善。
中国宠物旅游市场正从“允许携带”向“优化体验”阶段演进。然而,当前社会尚未形成“宠物友好”的共识与体系,政府态度与政策、公共场所管理、宠物主与非宠物主之间的信任等,都是“宠物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
据笔者分析,这提醒政府与市场需以“全链条适配”与“社会共识共建”双轮驱动,完善标准化服务与包容性治理,推动实现人宠出行生态的共赢。
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从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创新、建设公共设施提升宠物友好度,以及开展公众教育促进社会接纳等多方面入手。监管平衡同样至关重要,理想的政策框架应在保障公共安全与卫生的前提下,为创新留出合理空间。当然,宠主在享受服务时也应严格遵守相关部门规定。
◎第27届亚洲宠物展(亚宠展)8月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今年,上海将“宠物经济”纳入“新型消费促进行动”六大重点领域之一,成为全国首个明确支持宠物经济的直辖市。(图源:亚洲宠物展览会)
值得强调的是,“宠物经济”是需求导向型市场,文旅产品应把握消费者需求,开拓更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宠物友好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关主体在布局携宠旅游市场时,应从产品、服务以及体验全方位体现“宠物友好”,而非仅借热度贴上标签却未提供实际便利的“伪宠物友好”。
早在2023年,我们在《携宠旅行,我们是否能告别“伪宠物友好”?》中就指出,仅靠标注“宠物友好”并不能真正实现日常宠物友好生活方式,也无法有效带动消费转化。对宠物旅游各方参与者而言,主动提升宠物友好生活品质、告别“伪宠物友好”,并不只是某一景区或酒店的责任。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城市推出“宠物友好”政策与措施,有助于塑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从航空到铁路,从酒店到景区,随着更多市场主体加入这场“争宠”大赛,整个宠物旅游生态系统正日趋完善,一个更加包容、温暖的人宠共游生活空间也在加速形成。
下一个突破点或许在于智能科技与宠物服务的深度融合:AI行为识别可提前预警宠物应激反应;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宠物适应旅行环境;区块链技术则可用于建立跨区域的宠物健康认证系统......
未来五年,宠物旅游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
图文内容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业内交流之目的,仅供阅读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