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深入实施,深圳正以系统性思维重构公园的价值内涵——不再仅将其视为休憩空间,而是作为推动生态、文化、经济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以下简称“园博园”)正悄然上演一场静水深流的焕新实践,为“公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实践样本。
深圳园博园作为公园运改维一体化的首个改革试点项目,自2024年7月由特区建工园林集团承接后,通过对公园景观的修缮改造、公共绿地的管养维护、可用建筑空间的消费场景再造,一场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由此拉开帷幕。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将园博园从“景观陈列”的静态存在,转变为“生活容器”的动态场域。通过“园子+院子”的创意构想,运营团队以中式园林院落为载体,巧妙重构空间叙事,将原本沉寂的亭台楼阁、闲置院落、破败仓库,转化为可游、可赏、可消费、可社交的复合空间。昔日被遗忘的角落,如今飘散着咖啡的醇香;常年封闭的院落,化身为烟火气十足的坝坝茶院;废旧的仓库,则成为年轻人围炉夜话、思想碰撞的社交聚集地。空间的“焕活”,不仅是物理形态的更新,更是从“为景而建”转向“为人而生”的价值转变。
今年8月,园博园迎来“五店齐开”。薄荷园·坝坝茶以市井烟火气唤醒城市慢生活,茶客围坐院中,谈笑风生,仿佛时光在此放缓脚步。
全园游览车、代步车、充电宝、自助贩卖机等便民设施的增设,多语种标识系统的优化,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市民都能便捷游园。更值得关注的是,园博园以“Flow Garden自在园中”为品牌,提出“GARDENmate”社群概念,通过自主策划“重新识园”“科技新年”“夏日多巴胺”等主题活动,以及引入“TEDxShenzhen年度大会”“嗨太空航空航天展”“悬泉置国风大秀”等重磅IP,使公园成为时尚、科技、人文的聚合发生地。线上话题曝光量超1800万,媒体联动覆盖央媒、本地及自媒体200余家,园博园正从一个地理空间,演变为一个具有强大文化吸附力的城市公共客厅。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得益于政企协同的高效治理机制。特区建工园林集团与管理单位共建协作治理平台,在坚持公益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化运营的优势,通过引入灵活的企业化运作,不仅没有削弱公园的公共性与普惠价值,反而显著提升了公益服务的品质、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市场化成为公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园治理新范式。
未来,特区建工园林集团将继续深化“公园创意社交场”品牌,计划完成十余处景点改造,引入更多元化的业态,实现文商体旅的深度融合。智慧运营平台的加速落地,将借助AI技术探索智能导览、人流分析、生态监测等新应用场景,推动公园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跃迁。更宏大的愿景在于创新推进“公园+商圈”“公园+公园群”“公园+企业社区”三大模式,打造区域文商旅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
文|记者 沈婷婷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