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的的跟帖,他说:“说的我都气笑了。我来上海打工,又关你什么事?"
老乡们自己都说自己在老家赚不到钱,到了上海才赚到钱,这不恰恰说明问题吗?能耐再大,也得有舞台。上海提供了机会、市场、资源,甚至宽容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施展拳脚。如果真“关上海人什么事”,那为什么不在老家赚大钱?
说白了,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了他机会,你本事再大,在老家没机会,不还是白搭?上海有工作、有市场、有赚钱的路子,这才是关键。
说白了,你的能耐得有个舞台,而上海就是这个舞台。没有上海这个平台,你再能蹦跶,也只能在老家干瞪眼。
有人说“是上海人赏了他一口饭吃”,这话听着刺耳,但换个温和的说法——是上海的社会规则、经济体系、就业市场给了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上海人没有排外,没有设门槛不让他来,甚至很多行业就是靠外地人撑起来的。这种包容,本身就是一种“给予”。不是“赏饭吃”,但确实是“给机会”。
换个角度想,如果上海排外,像某些地方一样搞地域保护,他再有本事,能那么容易站稳脚跟吗?
我能理解他的情绪。很多外地打工者确实辛苦,觉得自己拼死拼活,钱是靠自己双手挣的,凭什么要被说“靠上海”?这种心态背后,是一种“自我证明”的倔强,甚至带点被轻视的愤怒。
但问题是,承认环境的作用,不等于否定个人努力。你拼命干活当然值得尊重,但如果没有上海这个环境,你再拼命,可能也赚不到这么多。你留在自己老家试试,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他说这话,可能是受过气,或者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忽视了。上海人没必要跟他吵,没必要生气,更没必要嘲讽,但也不用惯着这种“忘本”的心态。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就是因为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你来赚钱,我们欢迎,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老乡,你有本事,上海给你机会;你努力,上海因你更繁荣。硬要说“关你什么事”,你在自己老家就是赚不到钱,能耐再大也赚不到钱,只有到了上海,是上海这个平台才给了你赚钱的机会,是上海人宽容包容让你们外地人留在上海,这和上海人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