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酒店的兴盛,是旅游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催生的结果。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住一晚就走”,而是期待民宿成为旅行的一部分,期待一个“有温度的体验空间”,开启旅行中的另一种生活——既有别于日常,又带着真实的烟火气。
本期4个独特民宿:香格里拉璞云,躺在房间就能沉浸感受山景;温州sweetdreams,把海景与浪漫氛围融入住宿;上海容居・沙港民宿,满足都市人对江南水乡田园生活的想象;在台湾屏东HKhun酒店可以触摸 80 年代中国台湾建筑的磨石子墙,又能透过玻璃砖看日夜光影变化,感受新旧交融的时光。
01
让居住体验到漂浮感
璞云悬山民宿,香格里拉 / 無既萬溯
独克宗古城的地形和松赞林寺很像, 松赞林寺的下方建筑是四方来的僧侣休息的宿舍,而独克宗古城中心的大佛寺下是信徒,居民,外地来谋生计的客人。
第一次在项目地址上看向大佛寺,顿然感觉下面的建筑就像是飘在山腰上的云,只是每一片云里面都有不同的烟火。
总体设计把室内房型做得很轻盈,让居住体验到漂浮感,仿佛躺在一块柔软的棉花上看向山顶。
璞云悬山民宿,香格里拉 / 無既萬溯 © 六文
这里是古茶马古道的途径点,大堂是在原有院子里加建的,和半开放的过厅连在一起,结合本地回收的石头,松木板等材料做出了一个歇马饮茶的空间。
建筑场地空间有限,几乎三面都是和邻居接壤,通道开窗是恰到好处的避免相互打扰,但是把外的旧有面貌呈现在过道之中。
人的游走代替了云的飘忽,通过云的变化的间隙透出去看到外面的一隅,就像室内的开窗恰到好处地把外面的部分景观和室内做好了融合。
楼顶做了20平米左右的预约制私房餐厅,在靠近大佛寺的同时俯瞰整个古城。
璞云悬山民宿,香格里拉 / 無既萬溯 © 六文
02
一次克制的乡建改造
容居·沙港田园民宿,上海 / 得当设计
业主选址于上海最西边的行政村沙港村,因而项目也可以被称之为上海最西边的民宿。沙港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域范围内多半是水和田,春夏翠绿秋冬金黄,是村子年复一年的底色。
项目基地位于沙港村的腹地,原本是一座皮鞋厂,由于原始的几间屋子结构评定几乎已经是危房,最直接的改造方式莫过于完全用原有的轮廓重建,在建设上这被定义为“翻建解危”,不仅仅比完全新建要省去庞杂的报规建流程,也以另一种方式在尺度和肌理上对原有房屋做了继承,对于村子来说,这几间房子从不曾离开。
容居·沙港田园民宿,上海 / 得当设计 © 章鱼见筑
原来7栋房子被大致拆分成南北两区,北侧房屋拥有南向的采光优势,因而线性布局了客房区,包含了九间loft客房和两间套房,loft客房利用原有厂房的高层高,实现了上下都可居的家庭小套房户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房数量较少的限制。
西侧和南侧主要布局了公共活动空间,包含大堂、餐厅、包间、活动室等,南侧的房屋由于有南向的民宅遮挡,所以在屋顶开出连续长天窗,以解决采光不足的缺陷。原本厂房围墙内的空地则变成了户外活动景观和交通空间。
三亩的地界内房子的样子大体如前,但腾笼换鸟,内部的功能和场景已经完成迭代。
原本厂区内的建筑体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户外公共空间的组织是缺乏梳理的,于是设计团队用一条游廊将原有的几间屋子做了充分而细致的连接。
容居·沙港田园民宿,上海 / 得当设计 © 章鱼见筑
03
飘浮在海边的花瓣
甜梦·逢时 sweetdreams民宿,温州 / 泛域设计
半屏山,位于温州瓯江口外的洞头区,山体如屏,横断大海,气势雄浑,崖壁陡峭。其主景位于东南断崖之上,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本案的项目——甜梦·逢时民宿,便坐落在这片海岛景区之中。业主希望这不仅是一栋民宿建筑,更是一段充满故事、承载记忆的空间旅程。
设计团队以片状弧线型的材质重塑建筑表皮,如同一片片蒲公英花瓣轻盈地飘浮在海岸线,随风轻摆。整体以米白色为主色调,保留并利用当地特有的石墙、石垦等原始材料,将在地文化融入设计语言中,建筑与岛屿关系于自然中表达真实。
一楼拱形天花的柔光向内倾斜,为空间带来建筑性的包裹感。前厅右侧展开,是面朝海岸的半开放式咖啡餐厅。大面积落地窗引入海平线与天空的层次,让阳光、空气与海的律动成为空间一部分。
甜梦·逢时 sweetdreams民宿,温州 / 泛域设计 © 瀚墨视觉HANMOVISION
部分房型还有精心设计的小巧思:面朝大海的独立浴缸,一边泡澡一边赏日落;落地灯、小圆几、软椅、香薰、手工卡片,于细节处为旅人准备一场独处浪漫;部分客房设有向海的私享阳台,安放一束光、一把椅,一段属于自己的沉默与海风。
建筑顶层空间被一面原始石墙自然分隔,左侧是安静的客房区域;右侧则是一片迎着海风展开的开放式露台。
甜梦·逢时 sweetdreams民宿,温州 / 泛域设计 © 瀚墨视觉HANMOVISION
04
轻盈暧昧的建筑表皮
HKhun酒店,屏东 / 间外建筑工作室
透天厝作为台湾典型建筑类型之一,临街面宽较窄,内部纵深长的建筑平面,往往限制了布局上的创新。在台湾老区中联排的透天厝形成街道独特的风景,不同的外墙材料如洗石子、花砖或马赛克,拼贴出年代的设计感。
项目位于屏东县东港镇,东港镇作为黑鲔鱼和小琉球旅游的重要渔港,许多游客们喜欢先入住东港一两日,再前往小琉球。业主本在东港镇运营一家民宿,为了开第二店,在第二公有市场附近购入透天厝改造。
原建筑共有三层,总面积约170平方米,建筑立面材料运用多颜色的马赛克,磨石子的局部墙身与楼梯,这些复古元素还原了80年代中国台湾建筑的特征。
HKhun酒店,屏东 / 间外建筑工作室 © Studio Millspace
设计的起点是融合新与旧元素在空间里,旅客可以感受建筑本身的历史痕迹,同时透过改造带来新的使用体验。
一楼主要为前台接待与餐厅,保留了原磨石子墙和新的暖色内墙,楼梯间同样保留原铁栏杆,磨石子墙和台阶地面。二、三楼每层设计了两个客房,一间面向马路另一间朝后院。
团队在设计建筑的表情时,不断思索着几个议题;要保留历史痕迹,还是赋予新生命?同时朝向马路的客房,与对街楼房间距离很近,该如何保持私密性?基于以上的考虑,把厕所设在建筑临街面位置,玻璃砖外墙保持私密性又为建筑带来轻盈,暧昧的表皮。随着日夜和光暗的交错,建筑拥有多变的表情,与旧区形成强大的对比,犹如城市中的明灯一样。
HKhun酒店,屏东 / 间外建筑工作室 © Studio Millspace
传统酒店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人们深度体验目的地文化、亲近自然的需求。而民宿酒店依托当地建筑、文化或自然环境,提供更独特的场景,超越住宿功能,成为承载情绪与记忆的载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多元化的需求也对设计师们提出了各种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下一篇:乐满园票务系统,游乐园票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