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陕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奔腾汹涌的黄河,或是那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还有那丰富多样的面食,令人垂涎欲滴。
坦率地说,在近几十年间,陕西一直保持低调,几乎让人们遗忘了它的存在。曾经被称为三秦之地的陕西,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不上那些超级大省。
然而,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来说,陕西却有着无法忽视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中华文明的发展,无法离开陕西,要想统一中国,必须先得到陕西!
为何这样说呢?三秦之地——陕西,有着何等独特的魅力?
在所有的省级行政单位中,陕西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不仅地处内陆腹地,同时也横跨黄河和长江流域。因此,从地理位置上看,陕西当之无愧地居于中心位置。
许多人误以为天府之国是成都,实际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非成都,而是陕西。关中平原上的渭河横贯其中,历代王朝还相继修筑了众多水利工程。
这些地理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陕西成为古代王朝的国家粮仓。在兄弟省份尚且缺粮少衣的时候,陕西早已经是良田万顷。仅凭陕西一地的粮食,便可养活数十万军队。
除了水资源丰富、粮食产量高之外,陕西的军事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独厚。南部由秦岭山脉守护,中部是富饶的关中地区,再向北便是陕北高原。这样的地形使得陕西成为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地。
正是因此,陕西成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王朝中,有包括西周、秦、汉、唐在内的14个政权在此定都。
古代的君王们想要统一天下,无法回避陕西!在很长时间里,中小学教科书上都写着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元谋人”。
但随着陕西蓝田上陈遗址的发现,陕西一跃成为东北亚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比元谋人活动早42万年!根据历史记载,炎帝部落在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发迹,即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而黄帝部落则发迹于黄土高原,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如果说炎黄文明有些虚无缥缈,那么西周王朝的建立则为三秦之地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制成为华夏文明伦理文化的基石,直至今日。西周时期提出的礼治、明德慎罚等思想也为日后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国在陕西黄土地带崛起。秦孝公命令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实施废井田、开阡陌,设立县制等制度,即商鞅变法,其影响深远,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在这次变法中,商鞅还提出了一项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制度,即削弱贵族和封臣的实权。这一举措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可以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摆脱了贵族在自己土地上拥有军事和行政实权的局面。
请勿小看变法的功效,放眼整个欧洲,直到17-18世纪才逐渐摆脱贵族在本土拥有军事和行政实权的局面。而在1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康熙大帝统治时期,而欧洲仍陷入“一地碎国”的状态!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三秦之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还有“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地同域”等一系列统一政策。
从此以后,统一成为华夏民族的最终信仰,“一统天下”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终极目标。
大汉王朝时期,陕西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更为深远。汉武帝北伐匈奴,陆续收复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东征卫氏朝鲜国建立辽东四郡,南征灭东越和闵越,随后南下灭南越,收复西南蛮夷。
多年后,随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汉成功设立西域都护府,将整个西域纳入西汉版图,此时汉王朝的疆域已广达不可思议之地。
华夏文明也开始由三秦之地向这些地区传播。先祖们浴血沙场、马革裹尸,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葡萄干或强壮战马,而是为了将“独尊儒术”的思想传播出去,为华夏文明的统一和融合打下基础!
随着大唐王朝的兴起,陕西对华夏文明的影响达到了巅峰。无论是富饶无比的唐都长安,还是科举制度的推行以及文化的空前繁荣,都让陕西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乃至亚洲文化的核心区域。
当各国的遣唐使纷至沓来时,唐王朝开启了“强势文化输出”模式。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韩国、日本、越南的生活文化中看到许多中国文化元素的存在。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唐文化的输出,如日本的《大宝律令》,越南的《国朝刑律》以及朝鲜的《高丽律》,均源自于大唐法律。
可以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