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1日,百度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并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会议。这场会议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财务数据披露,更像是百度在AI时代战略布局的全景展示。
会议由百度投资者关系总监林泉主持,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移动生态事业群总裁罗戎、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以及代理CFO何俊杰等核心高管悉数出席。
李彦宏在开场发言中,将2025年第一季度形容为一个“稳健的开局”。
从财务数据来看, 百度Q1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 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长42%的强劲表现,以及归属百度核心净利润76.33亿元,同比增长48%的亮眼成绩。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百度AI-first战略的初步成效。
李彦宏在会上明确表示:" 我们相信,AI-first战略使我们能保持领先地位,在AI时代抓住长期增长机会。"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战略执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坚定表态。
文心大模型矩阵:技术迭代与成本革命的双重突破
李彦宏在财报会议上花费了相当篇幅来阐述百度在基础模型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显然是他最为重视的战略重点之一。他开门见山地指出:"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看到基础模型的迭代速度出现加快的趋势。但无论模型发展得多快,有一点始终是明确的:基础模型的真正价值最终在于构建在模型之上的应用。"
这个表态值得深入解读。在当前AI行业普遍追求模型参数规模和技术指标的大环境下,李彦宏强调应用价值的观点显得格外清晰。他进一步解释道:" 基础模型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我们不必在每个方向上都取得领先。相反,我们从战略角度出发,将模型研发重点放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能够打造顶级竞争力的领域,确保模型开发与产品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这种应用驱动的研发理念,在百度近期发布的四款文心大模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3月份,百度推出了文心4.5和文心X1两款重量级产品。文心4.5作为百度首个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在理解和分析多模态内容方面表现出色。而文心X1则是百度的首个推理模型,具备先进的推理能力和同类最佳的函数调用功能,能够通过扩展的思维链解决复杂问题。
时隔仅一个月,百度在4月的Create 2025大会上又推出了升级版本——文心4.5 Turbo和文心X1 Turbo。李彦宏透露了具体的价格数据:"文心4.5 Turbo的价格比4.5下降80%,每百万token的输入价格仅为0.8元,输出价格3.2元;文心X1 Turbo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下降50%,每百万token输入价格1元,输出价格4元。"
李彦宏解释了成本优势的来源:" 我们快速且持续的成本降低源自我们独特的四层人工智能架构以及全栈能力。这种独特的架构使得端到端优化在涵盖基础设施框架的每一层面上,允许我们全面提升模型和应用性能和效率。"
在开源策略方面,百度也做出了重要决定。李彦宏宣称:" 我们计划在6月30日开源我们最先进的文心4.5系列模型。这一举措既体现了我们的技术自信,也体现了我们让文心更易于使用的努力。"这个决定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开源降低AI开发门槛,促进生态繁荣,最终推动更多AI应用在百度平台上涌现。
千帆平台升级:构建AI开发的全链路生态
在基础模型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百度也在大力强化千帆MaaS平台的服务能力。
李彦宏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千帆平台的最新升级:"千帆加速,一个全面的基础模型库,覆盖市场上几乎所有主流选项。它不仅提供我们文心的模型家族,还提供了各种开源和第三方模型,包括最新的推理和多模态模型。"
这种开放包容的平台策略,体现了百度对AI生态建设的深度思考。通过集成市场上的主流模型,千帆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灵活性。李彦宏特别提到:" 千帆提供这些模型具有行业领先的成本效益,运行像DeepSeek这样的模型时,千帆实现了我们认为是一些最低的推理成本,以闪电般的速度和大规模并发。"
在工具链建设方面,千帆平台本季度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李彦宏介绍道:"本季度补充我们现有的应用程序构建器、模型构建器和代理构建器,我们引入了数据构建器以支持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及准备工作,同时推出了系统范围的升级覆盖整个工具链以进一步提高效率以及易用性。"
具体而言,千帆平台在三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一是模型构建器的增强,支持定制化推理模型的开发,通过引入RFT和GRPO等强化学习方法,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模型训练能力。其次是多模态模型微调能力的扩展,提供多模态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从模型构建到训练、评估和部署的全流程支持。第三是一键蒸馏功能的引入,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多步骤流程,让企业客户可以轻松构建更小的模型,同时保持推理能力并降低成本。
李彦宏表示:"这些增强功能共同作用,显著加强了千帆的工具链,降低了人工智能采用的门槛,并实现更快、更高效的运行在多样化用例中的创新。"
搜索业务AI化:从信息检索到解决方案交付的战略转型
百度搜索业务的AI化改造,是李彦宏在本次财报会议上着墨最多的话题之一。他明确表示:"我们在传统的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上,百度搜索,我们加速了其人工智能转型,以不懈的专注提升用户体验。"
李彦宏透露:"大约在四月有35%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AI生成的内容,从一月的22%增加到现在。"这意味着在短短三个月内,AI生成内容的渗透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这种增长速度在搜索行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搜索结果呈现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李彦宏强调:" 我们正在通过优先考虑多模态内容,包括图像、视频、代理、数字人和直播。我们相信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展示搜索结果的方式,因为它符合不断变化的用户偏好,并且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搜索查询。"
这种变化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是显著的。 李彦宏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数据:"从2025年年初到四月,仅仅不到四个月内,AI生成的数字人视频搜索量增长了30倍以上"这个数据反映出用户对新型搜索体验的强烈需求和积极反馈。
在用户行为层面,AI搜索带来的改变同样明显。李彦宏认为:"用户接触到AI生成的搜索结果更容易找到他们的搜索意图,并快速表明他们更高效地获得所需信息。这些用户也越来越倾向于搜索更多样化的问题或主题,展现出更高的留存率。"
移动生态事业群总裁罗戎在分析师问答环节进一步阐述了百度搜索AI化的战略思考。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取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日益多元。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若不主动革新搜索业务,迟早会面临挑战。"
罗戎强调了百度搜索AI化的两大战略方向。第一是重构搜索体验,形成高效交互与多模态融合。"我们的人工智能搜索已与传统搜索截然不同,核心在于通过丰富的多模态内容,更易理解、更自然的交互形式高效满足用户需求。"第二是超越信息检索,实现从"搜索"到"解决方案交付"。"我们的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搜索不止于找信息,而是帮助用户决策、提供解决方案并达成结果。"
在商业化方面,百度采取了谨慎而积极的态度。罗戎坦言:"我们在商业化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即将开始准备测试。由于人工智能搜索与传统搜索差异显著,商业化模式需要重新构建和优化,这需要一定时间,但商业化潜力巨大。"
他进一步解释了AI搜索商业化的长期潜力:"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搜索有望大幅提升我们对长尾查询和此前未开发领域的商业化能力,可实现商业化的查询数量预计将超过传统搜索。此外,人工智能搜索能创造更灵活的、原生广告形式,自然融入新用户体验,既减少干扰,又可能提升整体变现效率。"
智能云业务:AI驱动的高速增长引擎
百度智能云业务在本季度的表现最为亮眼,42%的同比增长率成为了财报会议上的重要话题。
李彦宏开场就强调:"第一季度人工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42%,代表我们云业务的显著加速。如此的表现加强了广泛的市场对我们独特人工智能能力的认可。"
这种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给出了详细解释:" 一季度,我们的人工智能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26%进一步提升至42%,主要驱动力来自各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础模型在训练及推理方面的需求激增。"
市场地位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李彦宏透露:" AI云占百度核心收入的26%,高于一年前的20%,反映了我们AI云成果日益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成果组合中。"这个数据变化表明,AI云业务正在成为百度核心收入的重要支柱。
在竞争优势方面,沈抖强调了百度的差异化定位:"百度是全球极少数具备端到端全栈AI能力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基于自研GPU集群管理,我们提供中国最高效的人工智能云基础设施。我们能够提供高性能、稳定且具成本效益的人工智能服务,同时不断提高训练和推理效率。"
千帆MaaS平台的升级成为了百度云业务的重要支撑。沈抖介绍:"千帆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是市场上最先进的平台之一,它提供全面的模型库,涵盖我们的文心系列模型以及几乎所有主流第三方和开源模型。本季度,我们进一步将千帆升级了版本,扩展了对训练、微调及蒸馏的支持,尤其是对新增加的多模态和推理模型。"
在客户拓展方面,百度智能云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李彦宏提到:"在第一季度,我们加深了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同时通过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了我们的客户基础。我们与各种领先企业合作,例如中国招商集团和一家顶级电商公司。"
行业应用的广度也在不断扩展。沈抖分析:"在企业应用方面,我们看到各行业的兴趣日益浓厚。互联网、科技和在线教育等正在快速采用人工智能,而汽车、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和公共部门等其他行业也在积极开放地探索。"
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样令人关注。沈抖透露:"一季度人工智能云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运营利润率同比持续扩大,保持上升趋势。这得益于收入结构向高价值产品倾斜,目前人工智能云的non-GAAP利润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萝卜快跑全球化: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加速推进
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的全球化扩张,是李彦宏在本次财报会议上重点强调的战略成果之一。他自豪地宣布:"我们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已成功验证其在关键运营区域的商业模式,在高度复杂的交通条件下以及对成本敏感的本地乘客,并且已经实现了中国大陆百分之百完全无人驾驶运营。"
这种技术和运营的双重成熟,为萝卜快跑的国际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彦宏表示:"这让我们对拓展国际市场充满信心,对于合适的服务收取更高的价格。" 第一季度,萝卜快跑在国际扩张方面达到了关键里程碑,正式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市场。
运营数据的增长同样令人瞩目。 李彦宏透露:"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
技术优势方面,百度的RT6车型成为了重要的竞争武器。 李彦宏强调:"RT6是全球首款,目前也是唯一一款专为L4级完全无人驾驶设计的定制化量产车,RT6采用自研硬件、算法和软件,具备顶级安全冗余设计。该车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单车成本低于3万美元,远优于全球其他同类产品。"
在全球布局方面,萝卜快跑的覆盖范围正在快速扩展。李彦宏介绍:"五月份我们开始在迪拜进行开放道路验证测试,我们预计很快将在阿布扎比开始测试。同时, 我们也扩大了在香港的测试区域,并获得了进行开放道路测试的许可。"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全球15个城市开展业务。
车队规模的扩张同样值得关注。李彦宏透露:"在四月,拥有超过一千辆完全无人驾驶车辆现已在全球部署,我们继续巩固我们的地位作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提供商。"
对于未来发展前景,李彦宏充满信心:"随着我们的技术和运营在规模上成熟,我们看到重大机遇和在更多用例和地区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结合我们经过区域验证的商业模式以及全球扩展努力,我们相信我们处于有利位置,能够创造可观的价值,重塑未来的出行方式。"
数字人与智能体:AI应用的前沿探索
在AI应用创新方面,百度在数字人和智能体领域的探索较为引人注目。李彦宏在会上表达了他对这一领域的看好:"我们坚信Agent和智能数字人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有前景的现实应用,将开启广阔的市场机遇。"
百度在数字人技术方面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李彦宏介绍:"百度2025开发者大会,我们进一步推出了升级版的智能数字人,具备超逼真的交互,实现自然的对话体验,具有生动的面部表情以及流畅的人类般手势。我们相信它们可以匹配甚至在某些场景中超越人类能力。"
这种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百度在多模态AI能力上的深厚积累。李彦宏强调:"Agent和智能数字人是一个强大的组合,汇集了基础模型能力和数字人技术,已经广泛部署在我们的移动生态系统中,有效支持不同的场景。"
资本配置策略:聚焦AI投资
百度CFO何俊杰在分析师问答环节详细阐述了百度的资本配置策略,展现出公司对AI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念。
他首先强调了AI投资的重要性:"我们坚定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因为我们相信长期内将产生巨大的回报。投资者在量化此类投资时,请注意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不仅体现在资本支出中,还体现在运营现金流流出中。"
具体的投资重点包括四个关键领域。 第一是人工智能云业务:"我们正在通过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来满足因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而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快速扩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规模就可以抓住新出现的机会。"投资效果已经显现:"本季度百度人工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42%,non-GAAP运营利润率达到两位数。"
第二是文心模型迭代:"持续的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训练更优质的模型。因此,我们接连快速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心模型。"
第三是自动驾驶技术:"上一季度,Apollo Go在中国的大规模运营验证了其商业模式。这一里程碑促使我们加快扩张步伐,包括进入中东市场。"
第四是人工智能搜索转型:"我们继续聚焦用户体验投资。尽管人工智能搜索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的利润率压力,但我们认为这是释放长期增长潜力的必要步骤。"
竞争态势分析:差异化优势与生态开放战略
面对激烈的AI竞争环境,百度管理层在财报会议上展现出了清晰的战略思考和充分的竞争信心。移动生态事业群总裁罗戎在回答分析师关于竞争挑战的问题时给出了深度回应。
罗戎首先肯定了竞争的现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取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日益多元。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若不主动革新搜索业务,迟早会面临挑战。这也是为何百度成为全球首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核心传统业务的公司之一。"
在面对智能体等新兴AI应用的竞争时,罗戎表现出了开放的态度:"智能体确实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创新形式之一,我们也有自己的聊天机器人产品文小言,并已将对话式人工智能能力集成到百度APP之中。但我们认为,智能体是应用层的重要探索,而非终极形态,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持久价值的最强应用形态。"
百度的竞争策略聚焦于两个核心方向。罗戎详细解释道:"一是重构搜索体验,形成高效交互与多模态融合。我们的人工智能搜索已与传统搜索截然不同,核心在于通过丰富的多模态内容,更易理解、更自然的交互形式高效满足用户需求。二是超越信息检索,实现从'搜索'到'解决方案交付'。我们的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搜索不止于找信息,而是帮助用户决策、提供解决方案并达成结果。"
在生态开放方面,百度展现出了更加积极的姿态。 罗戎强调:"百度凭借开放的生态连接内外资源,本季度我们主动拥抱MCP和第三方智能体。对内,我们通过接入第三方工具和能力,让用户、客户和合作伙伴在百度平台上能完成更多任务。对外,通过MCP开放自身能力,帮助生态各方获得灵活性,释放平台内外的更广泛机会。"
李彦宏也从技术角度强调了百度的差异化优势:"我们独特的四层人工智能架构以及全栈能力,这种独特的架构使得端到端优化在涵盖基础设施框架的每一层面上,允许我们全面提升模型和应用性能和效率。因此我们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定位。"
至顶AI实验室洞见
综合整场财报会议的内容,李彦宏和百度管理团队对公司未来发展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心和清晰的战略规划。
Robin(李彦宏)这次的财报解读堪称教科书级别的CEO演示。
从文心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到萝卜快跑的全球扩张,从搜索业务的AI化改造到智能云的高速增长,每一个业务板块都有清晰的战略逻辑和亮眼的数据支撑。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百度对"应用驱动"这一核心理念的坚持。在整个行业都在比拼参数规模和benchmark分数的时候,百度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让AI真正为用户和企业创造价值,这一点尤为珍贵。
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AI搜索的商业化还在摸索阶段,自动驾驶的全球扩张面临不同国家的法规差异,智能云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但从财报数据和管理层的表态来看,百度已经为这些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42%的云增长率、75%的萝卜快跑订单增长、35%的AI搜索内容渗透率,这些数字背后是百度AI-first战略的真实写照。更重要的是,这些增长都是有质量的增长——云的利润率在提升,萝卜快跑实现了完全无人驾驶运营,AI搜索的用户体验和留存率都提升。
从投资角度看,百度似乎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传统的在线营销收入在下降,但高价值的AI相关收入在快速增长。这种业务结构的优化,配合上积极的股票回购计划,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或许会有吸引力。
至于百度能否在AI时代真正实现突围,就让时间来验证吧。但至少从目前的布局和执行来看,百度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ALL IN AI到AI first,对百度而言,需要突围的不仅仅是财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