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叫做靶向用药,名字中带着一个靶字,靶字是用来瞄准的,靶向药的作用也和这个有关,通俗理解就是瞄准一个地方用力。
靶向用药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其他地方的损害,只在瞄准的地方加大药力,但是有如此效用的药的价格自然也是不便宜的,动辄五六万,对一般家庭来说有点难以承受。
案例分享:
夏娟在31岁那一年患上了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当中最凶狠的一种尽管她一年有超过一半时间都在化疗,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医生建议她可以服用靶向药,或许还能延长寿命。
光是一盒靶向药的价格最便宜也要花费3万多,而且还只能维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仅是吃两个月的靶向药,就花费了她一年的工资。
她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光是靶向药的费用就要4.5万,一年就是54万,面对这样的天价的数字,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她,也不想这么轻易放弃求生的机会。可是,活着就意味着面对会拖垮整个家庭的高昂治疗费!
“靶向药”到底是什么?
“靶向药”这一词汇,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靶向药就是一类能够精确打击疾病“靶点”的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
靶向药的出现,可以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革命。这种神奇的效果,得益于现代医学对于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于疾病的深入探索,医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靶向药就是针对这些关键基因和蛋白质而设计的。
“天价”靶向药,击垮了多少家庭?为什么不能降价?专家给出答案
我国药物有审批成本:有些进口药物尽管在国外审批了,但进入我国国内还需要重新临床实验审批通过,这些成本也要算在药物的价格中。
药物自身的研发成本:一种靶向药从发现、筛选、合成、前期研究、临床研究到最后审批通过,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10-15年的时间,耗费的资金也是巨大的,因此药物的研发成本很高。
各种销售、流通成本:如果靶向药是从国外进口的,那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另外药物的运输、推广、销售等过程也是有成本的,都会包含在药物价格中。
服用靶向药期间,牢记这6点,不然等于白吃!
1.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靶向药就是能够准确的找到需要自己去“杀敌”的地方,然后对这里的癌细胞造成打击。
靶向药找的这个位置就是癌细胞的致癌位点,一旦人体内癌细胞并没有这个地方,服用靶向药的效果就会不明显。
只能另找其他更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了。这就能够提醒我们一件事,靶向药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有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至关重要。
2.改善饮食
靶向药属于细胞毒性,药物使用之后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能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禁忌,尽量不要吃太多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否则会对效果造成影响。
3.要注意靶向药的服药时间
不要觉得靶向药是什么时候服用都可以的,一般来说,建议空腹服用(饭前1小时至2小时之间)或者饭后2小时再服用。
在这样的时间服用,可以让药物得到更好的吸收,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但是对于吃药之后有较明显的胃肠道不舒服症状时,可以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4.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靶向药可以控制癌细胞发展,是癌症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靶向药通常需要长时间使用,除非出现了身体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产生了耐药性,才可以通过更换药物或者停止用药来降低身体伤害。
但是,有部分人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没有注意剂量问题,自行增加或者减少剂量,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出现更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谨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才能控制癌细胞发展。
5.不要和其他药物混合服用
服用靶向药很多细节的注意,特别是避免和其他药物混合服用。靶向药是针对癌症起到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如果身体还有其他病症需要用药来治疗,应该咨询医生意见,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如果没有问过医生就服用其他类型的药物,靶向药跟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样药物的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6.留意药物的副作用
用药期间需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如间质性肺病和肝肾功能损害,也有可能导致胃肠穿孔和角膜溃疡性角膜炎,这种情况下需立即停药。用药期间定期去医院做随访和复查,只要有不适感需第一时间告诉医生。
延伸阅读——不能用靶向药是好事吗?
正常来说,不能用靶向药其实不好也不坏,可能只是患者的身体情况不适合这种治疗方式,不存在好坏。
当癌症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体内的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则一般可以应用靶向药来进行定向治疗,主要特点是药物作用准确、效果明显,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而且治疗费用比较高。
如果不能用靶向药,可能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无需使用靶向药治疗,所以这个问题是不能单纯的以好坏来判断的。
靶向药物,犹如癌症治疗领域的精准之剑,为无数病患燃起生命之光,重塑生存的希望与活力。其价格高昂,无疑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枷锁与心理压力的困扰。
降低靶向药价格,需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创新研发、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共同铸就降价之路。通过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药物研发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方式我们可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