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屡创新高,出口国际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中欧班列连通了众多国家和城市。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不断创新、追求质量,逐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在全球产业链转移和重构的浪潮中构筑了发展优势。随着2024年服贸会的盛大开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这一贸易大国。
在本届服贸会期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上,毕马威中国研究院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解读了《中国出口新动能与企业信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指数整合了贸易景气度、竞争力、企业营收状况、贸易便利度四个关键维度的细分指标,并根据宏观经济数据、政策数据,以及企业对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了指数,以综合评估外贸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市场竞争力、财务健康及便利化程度,预测未来6个月的中国企业出口趋势。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2024年以来,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和落实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整体出口的竞争力得以稳步提升。此外海外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全球制造业保持高景气,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同步回暖,制造业新订单增多,叠加全球很多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放松,预计我国出口将保持一定韧性。
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沈文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正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新形势对我国服务贸易的适应性与韧性、国际化与标准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中国贸促会将继续强化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为中外工商界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
论坛上,毕马威中国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于喆围绕报告分享了主题演讲,与参会人员深入探讨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开拓科创新赛道、加大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投入、多元拓展新市场等方式,实现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于喆指出,面对当前全球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正在以承接国和转出国的双重身份,深度参与其中,预计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将成为未来我国出口的主要支撑。同时,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报告》强调,随着我国资本、技术和市场资源等要素积累,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稳规模优结构方面作用逐渐凸显。一方面,以集成电路、船舶运输、电动载人汽车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逐渐成为外贸出口新动能。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正逐步扩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来保障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筑全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降低了中小微民企商品出口的门槛,拓宽了订单渠道。跨境电商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全托管 模式”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跨境物流、网站引流、法务、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
在加大科技创新,探索中国出口新赛道方面,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报告》强调,中国传统产业必须加大自身研发,推动出口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主动瞄准行业前沿领域和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产品和工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积极探索 “海外仓 + 跨境电商” 外贸新模式,拓展新兴市场。此外,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也是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来源:毕马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