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后无法实地查看房屋状况,交房时发现墙体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影响居住体验;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楼盘烂尾,购房者依然需要按时偿还高额房贷;开发商擅改规划,一些承诺配套设施无法兑现……随着问题和弊端的显现,近年来舆论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推行现房出售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背景下,全国多地探索推行现房销售,特别是2022年以来,全国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对部分项目进行现房销售试点,或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进行购房者契税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日前,地方楼市政策迎来新的重大突破——河南省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信阳也由此成为今年全国首个明确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城市。
新规:“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5月6日,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其官方发布信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房地产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抓好房地产市场化风险、去库存、控增量工作,该局根据信阳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起草《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并面向社会公示,公开征集意见。
《措施》明确,当地将从严控预售许可条件、严格预售资金缴存、规范预售资金使用、严格实行项目开发公司制、合理把握工程进度、准确界定新出让土地等六个方面发力,动态调整住房供应节奏,抓好房地产市场化风险、去库存、控增量工作。
在从严控预售许可条件方面,当地明确,按照“新老有别”的原则,“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施工进度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措施》还提出,新出让土地的时间,以土地出让合同签订日期为准,“本措施自印发之日执行,适用范围为中心城区,各县可参照执行。”
有房地产市场专业人士认为,本次信阳发文明确中心城区新出让地块推行现房销售,也是今年以来全国首个明确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区域,该措施不仅能提振购房者信心,也表达出当地推动商品房销售制度从期房向现房转型的决心。
争议:预售制度的贡献与风险
据了解,商品房预售制度源于香港,于20世纪90年代内地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引入,并通过1994年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立下来,迅速成为主流销售模式。该模式通过“期房销售”加速了资金周转,推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商品房“预售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知名房产律师王玉臣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售制下,购房款需存入监管账户专款专用,但部分开发商通过关联交易、虚假合同等方式转移预售资金,导致项目的资金链断裂,使得房子走向烂尾,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能会面临“钱房两空”。
王玉臣表示,除了资金挪用与烂尾风险,商品房预售制还存在房屋交付不符预期风险和延期交房与办证难,购房者在收房时可能面临房屋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情况,“开发商因资金短缺或违规施工无法按期交房,或超规划建设导致无法通过验收,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延后办证或无法办证。由于无法办证,房屋还存在被抵押、一房二卖等风险。”
除了购房者可能面临的风险与陷阱,开发商依赖高杠杆运作,通过预售资金滚动开发,还可能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能传导至银行和地方政府。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7月“保交楼”工作启动以来,2023年全年交付住房规模超300万套,2024年达338万套,截至去年11月,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3.6万亿元,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预售制对金融稳定的威胁。
因此,近年来舆论关于“全面取消房地产预售制”的呼声渐起,特别是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多数购房者对现房销售持欢迎态度。有网友表示,现房交易的物业体验、户型格局、采光通风等都可以直观感受,避免了开发商或者销售人员的“画饼”。
现状:现房销售占比正逐步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一些省份和城市不断进行商品房“现房销售”的探索,其中海南是全国首个出台省级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2020年3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规定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及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现房销售政策若能严格执行,将从源头缓解上述问题。”王玉臣认为,一方面,现房销售要求项目竣工后交易,能够极大地降低烂尾风险;另一方面,现房销售能够让购房者实地验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虚假宣传、质量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现房销售还能让开发商更加注重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避免因预售资金链断裂导致违约。
业内人士指出,现房销售“所见即所得”,可以帮购房者规避商品房预售制可能引发的风险,降低银行坏账风险,重塑市场信任机制;对开发商或房地产行业来说,现房销售减少了对预售资金的依赖,房企需通过多元化融资来优化资金结构,进而倒逼行业从“高周转”向“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现房销售在市场中的占比正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经达到30.84%,而在过往的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间,现房销售占比分别为12.7%、13%、17.3%、22.5%。
展望:现房销售是未来趋势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对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可以降低购房风险;对房企而言,或许较为考验房企资金情况,但长期来看,现房销售能够加快库存的去化,也有利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此前,有房地产人士表示,对于房企来说,现房销售是其不得不直面的问题。预售制度下,各地楼盘达到一定的预售条件即可销售,现房销售就意味着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开发商短期资金压力更大,整个行业也可能面临洗牌,尤其中小房企因融资渠道有限可能加速出清。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系统阐述了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内涵与实施路径,提出要改革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倪虹再次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的制度,加强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河南信阳近日明确“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被部分房地产研究者解读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探索,短期来看可能会加剧行业分化,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构建“低风险、高品质、可持续”的市场生态,也符合房地产增量市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王玉臣律师提醒,在现房销售模式下,购房者依然需要保持审慎态度,不要买手续不齐全的房子,务必注意是否可以立即办理网签,签合同的时候要明确合同细节,特别是要实地验房,“验房时要核实房屋是否符合法定的交房条件,合同约定的交房条件,重点检查房屋质量、公共设施以及周边是否存在不利因素”。
文丨记者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