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期间,中邮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1%、3.07%、3.16%,信贷资产质量曾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科技投资》李晓娜 龙秋月
2023年底,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重启,多家公司推进发债募资。近日,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金”)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以下简称“金融债”),计划发行规模为15亿元,实际发行总额为20亿元,期限为三年。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及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用途,促进业务发展。
与此同时,中邮消金公布了金融债发行公告及信用评级公告,近三年经营数据悉数披露。记者注意到,2021-2023年,中邮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1%、3.07%、3.16%,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目前已披露2023年不良贷款率的消金公司中,中邮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信用评级公告亦指出,公司客户主要为中低收入客户群体,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风险上升,公司贷款核销规模较大,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对盈利形成侵蚀,需关注未来信贷资产质量变化。
发行20亿元金融债
信用评级报告显示,中邮消金拟在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注册额度内分期发行金融债券,首期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5亿元,设置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超额增发权,期限为3年。中邮消金此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及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用途,促进业务发展。2023年末,中邮消金资产总额为582.22亿元,同比增长17.49%;贷款净额为555.82亿元,同比增长19.63%;贷款余额592.36亿元,同比增长19.96%。
中邮消金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公司于7月25日成功发行首期金融债券,债券期限3年期,票面利率2.1%,创当前消金公司同期限金融债最低发行利率,发行规模为20亿元,全场倍数达6.54倍,认购规模130.8亿元,市场反响热烈,充分体现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的信心和认可。公司持续关注资产质量及资产结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通过启动资产组合优化、客群上迁、产品要素升级、严控贷款准入门槛、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等系列举措,着力持续改善资产结构。
2023年11月,《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消费金融公司募集发行非资本类债券不需申请业务资格,募集发行结束后10日内向地市级派出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派出机构报告。这一简政放权举措意味着取消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的行政许可,改为报告制;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即机构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
今年7月以来,除中邮消金外,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金”)等3家消费金融公司亦推进发债补血。招联消金、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银消金”)、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的发债规模分别为发行16亿元、20亿元、25亿元。
2021-2023年,中邮消金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4%、10.51%、10.94%。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信贷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风险加权资产余额亦持续增长,风险资产系数波动幅度不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上升使得各级资本充足率指标呈下降趋势。2023年末各级资本充足率指标较上年末上升系认定高新企业后带来各级资本净额核算扣减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减少,带动各级资本净额增加所致,整体资本仍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中邮消金却向记者表示,公司通过多措并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压降风险成本、融资成本,2023年公司业务发展良好,利润总额为9亿元,资本补充能力恢复至较高水平。
信用评级报告还披露,从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来看,股东邮储银行(601658.SH)和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也在推进对中邮消金的新一轮增资,计划按照当前持股比例增资,需关注公司后续资本补充进程落实以及对资本带来的实际增补效果。
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
2021-2023年,中邮消金的逾期贷款金额分别为19.9亿元、25.02亿元、34.65亿元、占比分别为4.49%、5.07%、5.85%;关注类贷款余额分别为10.2亿元、12.38亿元、19.47亿元,占比分别为2.3%、2.51%、3.29%。可见,中邮消金的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金额及其占比均出现上升趋势。
2021-2023年,中邮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1%、3.07%、3.16%,呈逐年上升趋势。信用评级报告指出,中邮消金的不良贷款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目前已披露2023年不良贷款率的10家消金公司中,如招联消金、兴业消金、杭银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5%、2.49%、1.72%。中邮消金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透露,2024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降至2.97%,预计在后续月份该数值将持续下降。
信用评级报告指出,中邮消金亦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存量风险资产处置方面,中邮消金主要通过核销的方式对风险资产进行处置,不良资产核销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2023年,公司分别核销不良贷款22.59亿元、39.32亿元和43.42亿元,核销力度持续上升。公司贷款核销规模较大或对盈利形成侵蚀。
信贷质量方面,中邮消金向记者表示,2023 年下半年后,因国外风险挑战与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金融经营客群过往以年轻客户为主,为承担国企责任率先承压,资产质量下迁压力也阶段性放大。同时,全面提升客群准入门槛,严控贷款审批条件等主动收缩策略,贷款余额增速放慢,因此进一步推高以年末贷款余额为分母的不良率指标。
中邮消金亦在信用评级报告中解释称,2021-2023年,在外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带来居民收入稳定性和收入水平下降,进而对消费金融公司目标客户群体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关注类、不良类及逾期贷款余额和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有所下行。
今年5月,中邮消金在银登中心发布《关于2024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据介绍,该不良资产包交易基准日为2024年4月23日,借款人户数为4761户,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为21.6万元,未偿本金总额为1.31亿元,起拍价为1347万元。此外,2023年2月、11月,中邮消金分别通过银登中心公开转让一只未偿本息合计0.32亿元、2.69亿元的个人消费信用不良贷款资产包,起拍价分别为102.5万元、2722万元。
2021-2023年,中邮消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86亿元、60.48亿元、69.52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2.29亿元、4.43亿元、5.22亿元,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并未保持一致的增长态势。
第三方业务集中度较高
在发展模式方面,中邮消金采用“线上自营、线下自营、股东协同、三方业务”四轮驱动的发展策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末,中邮消金第三方渠道业务占比为54.69%,存在第三方业务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信用评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线上线下自营渠道业务余额占业务总额占比为29.25%,股东协同渠道余额占比为16.07%,三方合作渠道占比为54.69%。线上自营渠道方面,中邮消金以“中邮钱包”APP为核心,线下自营业务主要由16家省级营销中心开展。股东协同方面,公司在互联网端实现中邮钱包与邮储手机银行的双向引流,线下借助邮政、邮储网点进行营销。三方合作渠道业务合作模式主要为分润模式。
分润模式即助贷机构和资金方是以对客户的实收息费来进行按比例分润。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推进线上化转型,但第三方引流模式仍占有较高比重,自主获客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邮消金亦逐渐意识到依赖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展业的风险。信用评级报告提及,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趋严或逐步落实,公司将进一步加大自营和协同业务占比,逐步降低对第三方平台的流量依赖,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自营渠道发展。
下一篇:突发!恒大智能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