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场合计规模仅1633亿。就在这一年,长江证券联合武钢集团等地方国资共同组建了长信基金,成为国内首批券商系公募之一。
在这一年里,同时成立的还有广发、招商、汇添富等公募基金,虽然处于同一起跑线,但20年过后,这些基金公司的发展却大相径庭。
以广发基金为例,虽然同样都是券商系公募,但截至4月17日,广发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达到约1.39万亿,2024年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位列第三;而截至4月29日,长信基金的总规模仅为1769.59亿,2024年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位列第五十名(天天基金网数据)。
从时间线上来看,长信基金无疑占尽了先机,在成立后四年,A股就走出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当年创下的历史最高位6124.04点至今仍未被突破。而从公募基金的规模变化来看,截至2024年国内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32万亿元,跟2003年相比翻了近200倍。
明明抢尽了先机,背后也有长江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支持,为何长信基金会逐渐掉队?现在排名已经跌到50位后,长信基金还能“支棱”起来吗?
老牌公募掉队
对于长信基金而言,掉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从规模来看,进入2025年以来长信基金规模不增反降,总规模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946.93亿下滑至今年4月29日的1769.59亿。
再从排名来看,2024年长信基金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仅位列第五十名,和同期成立的广发、招商、汇添富等券商系公募存在巨大的差距。
作为一家从2003年就成立的老牌公募,为何长信基金会逐渐掉队?这背后跟权益类基金表现疲软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券商系公募由于有券商投研体系的支持,权益类基金的表现往往会比较好。以同为券商系公募的广发基金为例,截至今年4月17日,广发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320.46亿,在同类106家基金公司中排第4;混合型基金规模高达1689.03亿,在同类171家基金公司中排第2(截至今年3月31日);指数型基金规模合计达2597.87亿(截至今年4月1日),在同类128家基金公司中排第6。
相比之下,长信基金的权益类基金表现就要弱得多了。截至今年3月31日,长信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7.39亿,在同类106家基金公司中排第43;混合型基金规模仅153.22亿,在同类171家基金公司中排第50(截至今年3月31日);指数型基金规模只有16.75亿,在同类128家基金公司中排第87(截至今年4月29日)。可以看到,长信基金的权益类基金规模要明显偏小,且排名都比较靠后。
很显然,作为公募系券商,长信基金没有发挥出自己背靠券商的优势,权益类基金集体表现疲软最终导致了其如今掉队的局面。
相比表现疲软的权益类基金,长信基金的固收类产品表现较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长信基金的债券型基金规模为635.22亿,在同类179家基金排第42名;货币型基金规模为956.52亿,在同类148家基金中排名第35。不过,虽然相比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但长信基金终究不是银行系公募,想要持续做大固收类产品难度很大。以债券型基金为例,在2020年上半年规模从233.36亿上涨至2024年一季度的851.72亿后,现在又回落超200亿。
整体而言,长信基金“强固收、弱权益”的战略选择,让其错过了权益市场的黄金时代,最终导致了如今掉队的局面。
量化不是解药
实际上,长信基金也并不甘于只做大固收类产品。
毕竟,就如上面的内容中提到,长信基金不是银行系公募,没有稳定的客户来源,在固收类产品上想要实现长期增长并不容易。
另外,固收类产品的费率较低。资料显示,债券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仅为0.3%~0.6%,而权益类基金可达1.5%。以长信基金一季度635.22亿的债券型基金规模来计算,长信基金在债券型基金上的年管理费收入约1.9亿-3.8亿元,这样的收入明显不高。
由于长期“强固收、弱权益”,长信基金的业绩增长缓慢。财报显示,2023年长信基金的净利润仅1.34亿,同比下滑-22.27%。在2019—2022年公募大爆发的4年里,长信基金分别实现净利润1.63亿、1.78亿、1.99亿和1.73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83%、9.75%、11.39%和-13.9%。
那么,长信基金该如何破局呢?答案是“量化”。据资料显示,长信基金自2015年起将量化投资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长信基金决定大力发展量化投资并无不妥,毕竟量化在公募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据资料显示,仅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498只(合并份额计算)公募量化基金产品合计规模达2981.54亿元,相较于2022年末上涨25%,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其中,主动型量化基金2023年末规模达1139.85亿元,相较于2022年末增幅达56.2%;指数型量化基金2023年末规模达1759亿元,相较于2022年末增幅为15.2%。
不过,长信基金虽然想要从量化突围,但是无奈其量化产品的表现并不好。以长信基金的量化代表作长信量化先锋混合为例,据天天基金网显示,长信量化先锋混合的表现并不是太好,近三年收益为-10.6%,跑输同类平均-7.19%和沪深300指数-6.12%的收益;而近两年和近一年的表现虽然有所回升,跑赢了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但是排名只有963/3669和1568/4267,整体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难言出色。
整体而言,相比于传统投资,量化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而长信基金连基本的权益类基金都没有做好,想要靠量化“逆天改命”就更难了。从这一点来看,现在排名已经跌到50位后的长信基金,想要重新“支棱”起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