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巴菲特依然保持着犀利的洞察力。刚刚落幕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第60届股东大会上,这位投资大师发表了罕见的讲话。巴菲特明确指出,关税并非保护经济的工具,它更像是经济的“核武器”,一旦使用,不仅可能伤害一方,甚至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此番言论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些政治决策,能够理解的人自然心领神会。
巴菲特的讲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他并非鼓励盲目出手,而是在警示大家当前最大的风险是“脱钩”。他说,眼下并不是盲目追求机会的时候,而是需要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谨慎应对。
在这次大会上,巴菲特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策略,还传递出关于全球经济的深刻洞见。这次股东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投资者,虽然年事已高,巴菲特依旧全程参与了将近五个小时的会议。巴菲特的发言内容,深入而富有远见,涉及了三个核心点:谨慎投资、全球视野与财富传承。
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拥有3477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折合人民币约2.5万亿元。为了获得稳健的回报,巴菲特将这些资金主要存放在短期美国国债中,以此获取利息。在他看来,市场上并不会天天都有好机会,宁可错失良机,也不愿草率行动,做出错误的决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着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不过,巴菲特这次的讲话内容有所不同,他对美国当前的贸易政策表达了不满,虽然没有点名,但大家普遍认为他是在批评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巴菲特直言,关税政策就像经济核武器,一旦使用,将给美股带来系统性风险,最终不仅伤害他国,也会反噬美国。
巴菲特的言辞,引起了在场股东的强烈共鸣,许多投资者也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回顾过去,巴菲特一贯关注中美关系。早在2016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曾对中国的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称其为“奇迹”。他认为,中国凭借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全球最多的科研人员和潜力巨大的制度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巴菲特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将长期并存,成为全球的双超级大国。两国虽体制不同,但经济互补性强:美国在金融和科技领域具备优势,而中国则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两国如果能够良性互动,将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动能。他同时提醒,美国应该尽早适应这一现实,而不是通过关税、制裁等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
巴菲特的这些观点并非今天才首次提出,早在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时,他就已公开呼吁冷静应对。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方反制,全球市场动荡不安,许多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巴菲特当时便提醒,全球供应链是高度交织的,一旦人为破坏,后果深远。他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任何一方都将受害。
随着时间推移,巴菲特的预言逐步应验:美国商品价格上涨,工厂成本增加,全球经济多次遭遇波动。如今,随着特朗普团队再度提出更为激进的关税政策,巴菲特再次出面,发出警告。他明白,一旦形势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长期动荡,代价极其沉重。
除了言辞,巴菲特的投资行动也反映出他的全球视野。特别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布局方面,巴菲特的眼光尤为突出。自2020年起,伯克希尔相继购买了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这些企业涉及能源、原材料、机械、食品等多个领域,是日本经济的支柱。到2024年底,伯克希尔在这些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8%。巴菲特亲自前往东京,与这些商社高层进行会谈,并称赞日本企业治理稳健、注重股东回报,非常适合长期投资。
这些行动表明,巴菲特并非只关注美国市场,而是已将目光投向亚洲,尤其看好中国制造体系及区域供应链。他的全球布局正是对中美两国互补关系的信任与认可。
在大会的最后,巴菲特再次强调,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美国的繁荣息息相关。他提醒,全球市场紧密相连,美国不应孤立发展。特别是在如今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合作共赢是唯一出路。如果继续采取单边主义政策或进行贸易战,美国最终将可能被推向与世界脱钩的边缘,最终得不偿失。
巴菲特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局势如何复杂,保持理性、尊重规律、合作共赢,才是最明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