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店帝国的崛起轨迹
成立于2017年的“零食很忙”与2019年诞生的“赵一鸣零食”,通过2023年战略合并形成“鸣鸣很忙”双品牌矩阵,仅用8年时间便构建起覆盖全国28省的14,394家门店网络,其中58%分布于县城与乡镇。2024年GMV突破555亿元,日均新开门店21家,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次,会员复购率达75%。其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验证了“薄利多销”模式的爆发力。
图片来源36kr侵删
二、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策略
鸣鸣很忙的成功源于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度绑定:
县域经济红利捕捉: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7%,但县域消费长期处于“高需求、低供给”状态。通过将58%门店下沉至县城与乡镇,鸣鸣很忙填补了国际品牌与区域小店的中间空白带;
消费平权实践:以比传统商超低25%的定价策略,打破下沉市场“高价低质”困局,实现无糖酸奶、进口零食等品类的城乡同价;
M型社会适配: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通过3380个SKU(25%为定制产品)满足“既要品质又要低价”的新消费需求,月均上新百款产品形成消费黏性。
图片来源36kr侵删
三、供应链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与传统零食企业不同,鸣鸣很忙构建了独特的价值闭环:
厂商直供降本:与《2024胡润中国食品百强榜》50%企业合作,减少中间商层级,实现成本压缩与品控优化;
量贩模式增效:散装称重占比超40%,通过灵活包装降低尝新门槛,单店SKU达1800款(为同类商超2倍),形成“高频上新—数据反馈—快速调整”的动态机制;
加盟生态重构:99.5%收入来自商品销售,颠覆传统加盟商“赚取加盟费”的盈利逻辑,通过规模化采购让利加盟商,形成共生关系。
图片来源:http://mip.rkkst.com/
四、资本盛宴背后的隐忧
尽管鸣鸣很忙已占据中国零食连锁零售龙头地位,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品类扩张风险:2025年推出的3.0店型新增日化、潮玩等品类,可能稀释零食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沉市场饱和:县域单店覆盖人口已降至2.3万人,部分区域出现加盟商过度集中导致的内部竞争;
供应链承压:年采购额超300亿元的体量下,如何平衡厂商直供比例与产品差异化需求成为关键考验。
图片来源:http://mip.rkkst.com/
结语:零食界的“拼多多现象”
鸣鸣很忙的IPO征程,本质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的资本化呈现。当“质价比”取代“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核心要素,其通过供应链再造实现的“零食平权”,正在改写中国快消品市场格局。但能否在万店规模上持续保持25%的价差优势,将成为港股市场检验其长期价值的关键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