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贸易、金融和高科技等领域的博弈,竟然将俄罗斯、印度和日本也卷入其中。
然而,随着局势的演变,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美国辛辛苦苦布局了那么久,计划了那么久,最终可能落得一场空。
最近,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新的限制文件,禁止美国资金投资于中国的人工智能和芯片等高科技行业。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解读这份限制文件时,提出了一种看似合理但非常搞笑的说法。她声称,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而是通过合理且负责任的方式来管理与中国的竞争关系。
然而,实际上,这项措施显然阻止了美国的华尔街资本从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不断突破中获利。
不管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获得了投资者的追捧。目前美国的七大科技巨头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是美国的这一新政策,其实就是阻止了资本在中国未来的科技巨头上分享收益。
其实我们足够的实力和耐心获得高科技的突破,与此同时,5月份普京访华时也明确的表示,愿意开放俄罗斯的研究所和科研人员,与我们共享高科技研究成果。
这一个完全不在美国的预料之中。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限于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也成为了一个主要战场。
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停止与俄罗斯的所有经贸合作,但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
耶伦公开威胁称,如果中国不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将可能对中方企业和金融机构采取金融制裁措施,甚至可能将部分中资银行从SWIFT系统中剔除。
这明显是通过金融霸权手段向中国施压,以实现其政治目的。
然而,类似的举措在俄罗斯身上已经实施了两年多,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果对中国采取类似行动,美国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反噬。
实际上,美国目前在金融领域已经面临相当大的反作用。
前几天,印度也加入了全球货币战,刚刚与俄罗斯签订相关的合作文件,共同加强双方的本币结算,这其实就是去美元化。
而从4月开始,日本已经出售了价值37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
日本的这一举动无疑会削弱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并加速其他国家抛售美国国债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债市场的崩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届时,美国是否还有精力对中国采取行动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中国目前持有约7,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且中国在抛售这些债券时完全不像日本那样犹豫不决,因此我们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抛售的规模。
抛售的规模和节奏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这或许是耶伦最为担心的问题。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