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交易所IPO迎来一波“撤单”小高潮。据统计,截至6月25日,6月以来已有82家公司主动“撤单”,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近期,沪深交易所IPO迎来一波“撤单”小高潮。据统计,截至6月25日,6月以来已有82家公司主动“撤单”,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记者注意到,其中个别公司IPO已过会,未等到注册生效,便匆匆撤单。而更多公司则未过会,处于审核问询状态。
从已公开的问询情况来看,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是否符合板块定位等问题是IPO审核关注的焦点,其中不乏有公司可能因达不到IPO新规的上市门槛而提前离场。
82家公司IPO扎堆“撤单”
数据显示,6月以来,沪深两大交易所已有82家公司主动“撤单”,IPO终止。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公司占比较高,多家公司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企业类型来看,八成以上是民营企业。从IPO审核时间来看,有公司自受理到撤单,IPO进程超过两年;时间较短的公司,申报IPO不到半年,即迅速离场。
记者注意到,“弃考”的公司中有少数是IPO已过会企业。就深交所“考场”来看,美科科技、小伦智造、浙江雅虎3家公司IPO均已在2023年上半年过会,但时隔近一年,3家公司却迟迟未完成注册,纷纷于近期“弃考”IPO。
记者进一步分析问询情况发现,三家公司均申报创业板上市,且家族色彩较浓,其研发投入技术先进性等方面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以及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审核关注。
其中,美科科技存在较多实际控制人亲属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在公司任职、控制或担任高管的企业较多的情形,公司内控和治理问题受到关注。公司对部分客户较为依赖,对主要经销商客户销售规模占比超9成,对第一大客户销售规模占比超6成。此外,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2022年以来,公司营收、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均同比下降,呈放缓态势。
从股权结构来看,小伦智造的家族企业色彩较浓,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86.66%股权,实控人之一为澳大利亚国籍,因曾经历多次股权变动,涉及境外投资、被深交所问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较低,且公司的发明专利取得时间均为2014年及以前,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在两轮问询中均受到交易所质疑。此外,公司IPO前分红情况也备受关注。
同样,浙江雅虎也是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93.44%表决权。公司取得发明专利13项,但取得时间均在2016年前,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成本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先增后降,存在一定波动,且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0%。
板块定位及业绩波动成问询焦点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申报创业板、科创板的企业,其板块定位、创新成长性等被交易所紧盯。
从板块定位来看,创业板强调“三创四新”定位。从IPO问询情况可以发现,多家公司的技术先进性、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等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问题被交易所重点关注,如前述小伦智造、浙江雅虎等公司因发明专利取得时间早、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低且呈下降趋势被市场质疑。
再如杭州宇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谷科技”),作为一家“为外卖骑手换电池”的主要提供电动两轮车充换电设备和服务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性被深交所追问。
而业绩题则是IPO绕不过的“必考题”。根据IPO新规,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修订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根据规定,未过会的公司按照新规进行审核。
从目前“撤单”情况来看,部分公司或因最新一期业绩未达新规门槛而“望而却步”。
具体来看,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元航材”)招股书显示,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5239.04万元、26964.24万元、43652.30万元和18169.5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655.90万元、5867.17万元、11064.91万元和1994.91万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2022年全年的18%,进一步对比新规6000万元净利润门槛,其2023年上半年仅完成了33%,下半年业绩能否强势增长达标或存不确定性。公司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业绩受到宏观经济、下游市场的最终需求、原材料价格、市场供需关系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深交所此前表示,新“国九条”后适度提高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旨在进一步推动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促进创业板高质量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拟IPO企业呈现“撤单潮”,进一步检验了IPO新规的效力,是市场各方积极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精神,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实践。(胡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