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人人爱,但挖金子的能力,全球没几个能比得过中国。有人说俄罗斯年产黄金382吨,听起来吓人。可一查数据,真正坐在金山上的,是我们。
2023年,中国黄金产量高达375.155吨,再加上加工产金,直接冲到519.289吨,牢牢霸榜世界第一。有人还以为俄罗斯是金库,中国这边早已经变成矿主兼炼金师。
别说挖得多,炼得快,我们还在山东挖出世界级金矿。今天不讲金价,就讲产量,看看到底谁腰上真挂着金链子。
2023年,全球黄金产量排位出了炉。俄罗斯财政部宣布:本国全年黄金产量322吨。这是个大数字,全球排第二。可你一翻中国黄金协会的年报,数据直接给出反应——中国当年原料黄金产量达到375.155吨,稳稳站在第一。
不止如此。中国还进口了大量含金原料,通过精炼加工产出了144.134吨黄金。也就是说,中国整个金产业链产出的金属总量,已经达到519.289吨。
而俄罗斯那边,虽然产金高,但面对西方国家从2022年起对其黄金出口设限,包括美国、欧盟、英国和瑞士,让俄罗斯黄金失去了传统出口通道。
这么一来,谁是全球金库的“主理人”,数据摆在那儿。俄罗斯以322吨排名第二,澳大利亚294吨排第三,加拿大、美国紧随其后。但这排位对中国构不成威胁。我们不靠地大人少,不靠高品位单矿,靠的是产业整合能力。
关键点在这:中国黄金协会将“原矿产金”和“伴生金”细化统计,分别是297.258吨和77.897吨,这样分门别类的体系,让中国黄金产能的边界清晰、数字精准。
产得多是一回事,能不能留得住才是真功夫。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总量高达1089.69吨,同比增长8.78%。生产是第一道防线,消费是第二道防线。中国金子,不仅挖得出来,还能用得起来。
这个数据对比之后,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中国不只金子多,还把金子管住了。俄罗斯的黄金,多数还得看政治局势脸色,中国这边,黄金早就是产业链、金融市场、国家储备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
接下来,还得看“黄金底牌”怎么玩。
黄金不是天上掉的,得靠地里刨。2023年,中国刨出一个震动全球的“大金疙瘩”——山东西岭金矿。
这个矿有多大?探明金金属量达592.186吨,矿石量超过1.47亿吨,平均品位4.02克/吨。
你要知道,国际上金矿平均品位一般在2克/吨左右。西岭矿这个数据,属实不客气。关键在这儿:这还只是个新发现矿区。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的数据明确指出:新增探明金金属量209.606吨,金矿床整体归类为“世界级巨型金矿”。
而且,西岭金矿矿体走向长2085米,斜深2057米,最厚处66.52米。这种规模放眼全球,都是金矿里的“巨无霸”。
经济价值也做了测算,可开采年限超40年,整体估值超过2000亿元。换句话说,这一矿,可以撑起一整条省级黄金产业带。
从矿产勘探技术讲,这次突破,依托的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项国家级项目自2011年启动,到2023年初见成效,过程里涉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技术协同使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找金”。
黄金产量背后的核心,是资源保障能力。而西岭金矿的发现,为全国黄金产业提供了战略级“底矿”。不用靠进口,不看市场波动,中国自己手里就握着下一代黄金保障核心区。
产金光靠挖不行,炼得出来才算数。而这方面,中国黄金行业已经把技术拔到了“国际标杆”级别。
2023年,中国黄金行业全面掌握高纯金精炼、生物氧化提金、焙烧提金等技术。尤其是99999高纯金精炼技术,已成为全球金属冶炼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再看金融端,金子挖出来不能只当摆设。2023年,全国黄金ETF总持仓达71.86吨,同比增长19.53%;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总额47.76万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黄金作为金融工具、交易资产、储备资产的全链条运转。
金融系统之外,人民银行在2023年连续14个月增持黄金,截至年底,中国黄金储备达2235.41吨。这是官方储备,不含民间持金。国家储备多,金融系统稳。
再反观俄罗斯,虽然黄金产量全球第二,但西方制裁下,其出口通道收窄,内销空间有限。技术路径也更依赖传统工艺,对新型冶炼与提纯技术掌握有限。
技术和制度绑定在一起。中国黄金产业链从矿山到交易所,全程国产化控制。这不只是供应链的问题,而是战略资源的“话语权问题”。
结尾的算账方式很直接:黄金本是贵金属,开采、冶炼、交易、储备,每个环节都能变现。中国不靠黄金吃饭,但一定把黄金握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