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体育撰稿人,我将为您深度解读这份关于算力发展的重磅文件,并结合市场现状,为您呈现一幅全面而生动的图景。
政策春风初起,市场寒意渐浓:算力赛道迎来严峻考验
10月11日,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这份规划宏大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两大核心要点。然而,这份厚达近三千字、立意高远的方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资本市场激起的涟漪却微乎其微。
就在前一日,10月10日,A股市场的算力概念板块遭遇全线滑铁卢。作为光模块领域的领军企业,中际旭创当日股价跌幅超过7%;而服务器制造巨头工业富联,跌幅也高达5%以上。资金流向的数据更是直观地揭示了市场的冷淡:当日,主力资金从算力概念板块净流出高达136亿元。政策的暖风未能驱散市场的寒意,这不禁让人发问: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算力赛道的故事,是否还能继续讲下去?
政策导向明确,需求根基稳固:融合应用前景广阔
回溯过往,政策对算力发展的重视早已初露端倪。早在2025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就已为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设定了明确目标,力争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此次七部委联合发文,更是将算力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拓展,将其与工业制造、金融、医疗等传统支柱产业紧密相连。这意味着,算力的需求来源将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全面扩散至千行百业,为算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大、更广泛的生命力。
各地积极响应,算力应用已先行一步。北京朝阳区已率先建成千P级公共智算中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算力租赁服务。同时,成都市政府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入到对算力需求旺盛的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之中。
企业业绩亮眼,技术生态成型:国产算力蓄势待发
尽管整体市场情绪低迷,但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依旧可圈可点。2025年上半年,中际旭创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52.64%,达到86.57亿元;新易盛更是表现惊艳,净利润同比暴增327.68%,达到385.47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富联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营收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其800G交换机的第二季度营收更是达到了2024年全年营收的三倍。
展望未来,全球科技巨头对算力市场的判断也充满了信心。英伟达在近期业绩发布会上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出规模有望达到3-4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年均50%的高速增长。
市场调整的背后:获利了结与技术周期的博弈
当前市场出现的调整,究其原因,获利盘的抛压与技术调整的需求或是主导因素。从8月1日至10月9日,半导体板块累计涨幅已达48.85%,短期内的技术性回调也属正常。此外,部分券商对算力板块融资折算率的调整,例如将中芯国际的折算率从0.70下调至0.00,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资金的撤离。这种“利好出尽是利空”的现象,在A股市场并非首次出现。
回想起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时,教育股市场曾经历过恐慌性下跌,但随后也逐步迎来修复。然而,此次算力市场的调整与彼时情况有着本质区别。彼时是政策的“紧刹车”,而如今则是政策的“全速助力”。
国产算力新突破,生态闭环显雏形
令人欣喜的是,国产算力正迎来关键性的突破。寒武纪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营收11.11亿元,并首次实现了单季盈利3.55亿元。华为的昇腾服务器已成功进入沙特电信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斩获了12亿元的巨额订单。
更为关键的是,DeepSeek-V3.1、gemini-2.5-flash-lite等模型已开始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这意味着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生态闭环正在加速形成。与2022年相比,当前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成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展现出强大的自主发展能力。
细分领域展现韧性,机构“洗盘”意图显现
尽管整体资金有所流出,但算力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液冷温控企业飞荣达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03.95%,达到23.69亿元;拓维信息更是签订了超过80亿元的新合同。这些订单主要来源于“东数西算”国家工程以及企业私有化部署项目,充分说明实际需求仍在持续扩张。
部分业内分析师指出,当前的市场调整更像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洗盘”操作,旨在利用市场恐慌情绪清洗浮动筹码,为后续的行情拉升腾出空间。
全球算力竞赛白热化,自主可控成关键
当前,全球正处于一场激烈的算力竞赛之中,算力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美国通过《芯片法案》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欧盟则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规范行业发展,而中国则积极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市场分歧焦点:政策时滞与情绪博弈
当前市场对算力赛道的最大分歧,或许并不在于其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而在于政策利好与市场情绪之间的时间滞后效应究竟会持续多久。
就在普通散户还在为“抄底”而纠结时,寒武纪高达39.85亿元的定增方案已获得监管批准;中科曙光也成功拿下50亿元的政务云项目大单。这些迹象表明,真正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和有实力的机构,早已洞察先机,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