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Meta为AI人才开出上亿美元的薪酬、阿里宣布将投资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英伟达千亿美元投资OpenAI的时候,底层模型的开发再次变成“巨头的游戏”,曾经煊赫一时的“百模大战”终究成了过眼云烟。
“大厂卷模型,小厂卷应用”,这无疑是AI业界在2025年的共识,大家不再沿着同一条路线发展,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中大厂选择豪赌未来、小厂专注眼前,反而凸显出中厂的尴尬,他们既无力与大厂比拼内功,也没办法有效洞察C端消费者对于AI应用的真正需求。
就在阶跃星辰宣布调整C端AI应用布局、停止对旗下AI陪伴类产品“冒泡鸭”的大范围投入,冒泡鸭团队转向智能体方向,以及昆仑万维宣布国内首款AI搜索“天工AI”转向办公智能体之后,又一家“AI六小龙”宣布调整产品布局。日前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科大讯飞通知用户,旗下AI写作助手将于2025年11月30日24点停止运营,并提醒用户做好备份和数据迁移。
据悉,讯飞写作助手此前于2023年5月6日正式上线,是科大讯飞推出、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的AI智能写作平台,并提供了多种写作功能,其中包括AI对话写作、多场景模板写作,以及AI润色、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功能,覆盖了办公写作、新闻写作、营销文案写作、公文写作等多个场景。
事实上,讯飞写作助手在2025年走到末路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AI写作的护城河实在是太高。没错,别看写作助手本身只是一个基于文字生成、这个大模型最基础能力的产品,但它本身却属于典型的“下限低、上限高”赛道。
文字生成算得上是AI模型最基础的能力,大语言模型(LLM)这个词就是因为AI模型生成文字的能力而诞生。可问题是同样都是生成文字,不同AI模型的性能表现千差万别。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DeepSeek,它在今年年初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是修辞手段多样化,尤其是擅长借喻,与国内语文教育的风格极为契合,这也是它被认为有“人味”的原因。
在给出同样提示词的情况下,不同AI模型生成的内容会有明显差异,有的词句平实、但故事性较强,有的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在一众国产AI模型中,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其实并不以写作能力著称。
事实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去年夏季针对AI工具进行过公文写作效果评测,其中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被发现会直接输出未经核实和验证的数据。
对于办公写作、新闻写作、营销文案写作、公文写作等场景,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出现幻觉无疑是致命伤。要知道,AI写作的效率优势集中在结构化、重复性文字内容的生产领域,例如财报数据整合、文献综述初稿、公文写作等场景,这类场景往往不那么关注文笔、文思,却对文字的准确性有着极高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讯飞写作助手这个产品其实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专注模型能力,对用户体验的了解不足,即“Less is More”正是这一时期大厂们的主流思想。同时由于彼时大厂通常更注重AI模型能力的提升、忽视垂直场景,所以就给了中厂趁虚而入的机会。
可问题是随着AI模型的能力升级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的技术积累远超业界想象,使得大厂也开始关注眼前的利益。比如OpenAI的GPT-5成为一个任务特化型产品就是明证,它在搜索、代码等少数领域的能力相当突出,而这两者面向的电商卖家、程序员,恰恰是付费意愿更高的群体。
当大厂不再盲目追逐技术圣杯,转而关心起了变现,中厂的产品自然就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大厂AI模型API的调用价格一降再降,这才是中厂真正的梦魇。
在讯飞写作助手刚刚诞生的2023年,大厂们正在聚焦模型迭代,还无心关注具体的应用,此时Tokens价格居高不下就导致初创企业空有想法、却无法将其落地。此时,中厂既有自研模型、又更脚踏实地,所以就让讯飞写作助手有了高光时刻。
可到了2025年,大厂们将AI模型的调用价格打到0.001元/千tokens的水平,使得顶级模型的能力已经白菜价,此时中厂的产品就变得毫无成本优势。这时候继续与茫茫多的初创公司贴身肉搏毫无意义,及时从AI写作这种低门槛赛道抽身,反而有利于科大讯飞聚焦更有前景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