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近年已有多名关键管理者因腐败落马”
近日,金谷信托一则兑付信息引发政信市场关注:旗下投向江苏泰州的“锐银566号”永续债信托1-4期已提前完成兑付。
这并非孤例,2025年5月,金谷信托“睿达15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1-13期”也已提前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产品同属江苏区域永续债政信类,资金用途均为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永续债权益投资计划。
这波密集的提前处置动作,将泰州政信版图的地方化债思路清晰呈现。
以公开资料可查的“睿达156号”(第7期)为例,其推介期为2023年10月7日-12日,存续期2年,于2023年10月13日成立,原终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3日,却在2025年5月就提前结束。该产品属于权益投资类,信用增级方式为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再看“锐银566号”,资金同样投向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发行的永续债,最终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及子公司贸易款。
两款产品均深度绑定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且都提前兑付,背后是地方化债的针对性操作。
泰州政信市场的分化,集中在“两高地区”(高港区、医药高新区),尤其是泰州医药城板块。
公开信息显示,该区域近年已有多名关键管理者因腐败落马:2023年11月,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顾为进因受贿、贪污被“双开”,其任职期间长期主导区域基建与融资事务,直接关联大量资金调度;2025年7月,医药高新区华银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风控法务部副部长顾明虎因受贿被移送起诉,进一步暴露融资环节的监管漏洞。
腐败阴影下,“锐银566号”融资方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的经营困境逐渐显现。
2025年2月,交易商协会对其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的注销,从侧面印证了市场对该企业偿债能力的不信任。一位长期关注泰州城投动态的业内人士表示,医药城板块近年始终未能摆脱亏损泥潭,更有部分基建项目因资金被违规占用而停滞,“自我造血能力欠缺,需要靠外部资金周转”。
为遏制“两高地区”风险扩散,泰州市首先推出“平台提级”方案:将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等平台划归市级管理,试图通过行政层级提升重塑市场信心。
从实际效果看,这类调整更多是股权归属与管理权限的表层变动。这些平台暂未承接市级核心基建、民生项目,也未获得与市级城投匹配的财政支持力度,因此在市场视角下,其信用背书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市级平台仍有差距,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信用基本面。
真正推动风险缓解的,是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实际推出的“精准偿债”策略,这一思路在金谷信托两款产品的处置中均有体现。
据资管有道了解,与部分市场猜测的“借新还旧”不同,“睿达156号”与“锐银566号”的兑付资金,主要来自泰州市级财政统筹的“化债专项资金”,属于主动压降高风险债务的尝试。
以“锐银566号”为例,优先兑付的1-4期,正是对应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的部分,通过定向资金注入降低其违约风险。
从政策背景看,泰州的操作一定程度上贴合中央“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化债要求。2024年底中央财办明确提出“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泰州优先偿还高成本的信托债务,核心目的之一是腾出债券发行空间。
“兑付信托资金后,理论上可申请更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券或城投债,通过‘以低换高’优化债务结构”,一位政信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不过需客观看待的是,这种操作本质是政策支持下的“资金腾挪”,现阶段更多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等主体若无法改善经营、恢复造血能力,后续仍需依赖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稿件相关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