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间,在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这场建设把国家的力量向西部和中部聚集,目的是在长期的紧张形势下提升自给自足能力和综合国力。
在四川广元,有一个在当时非常知名的大型军工企业群,分厂众多,最高时期职工数量达到两万多人。它们曾经共同孕育出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部低空火控雷达。这个“它们”就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军事电子工业企业群,后来人们常把它们简称为081基地。
081基地旗下有若干分厂,例如105厂、120厂、118厂等。随着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一些企业经过改制和调整实现蝶变,成为新一代“国之重器”的摇篮;也有不少企业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如今在众多工厂中,保存相对完好的要数120厂。
需要说明的是,120并不是厂名,而是军工企业为了便于管理而设的代号和信箱号。代号与信箱在当时象征神秘、荣誉与自豪,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广明无线电厂的军工代号是“4130厂”,信箱号则是“120”,因此当地人更习惯称它为120厂。
现存的120厂大致分为东西两区,规模庞大,沿着一条山沟绵延几公里,一直延伸到黑石坡下。东区坐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地,建筑密集,显得热闹而繁忙;西区则依山而建,背靠小山坡,青砖平房整齐排列,红砖围墙把区域圈起来,显得庄重而耐久。
多年以后,走进这里的人会发现,120厂的一部分区域已改造成“三线记忆”展馆。走进展馆,四周是斑驳的红砖墙、宽敞的厂房和退役的旧机器,时光的痕迹随处可见。这片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慢慢迎来新生,一家家私房菜、咖啡馆陆续进驻,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气息,成为春日郊游、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尚未改造的区域里,一些地方被附近村民租用,变成驾校、家具厂等用途。靠近山体的地方还保留着若干大型山洞车间。为了防卫与生产需要,厂区在建时人工开凿了这些山洞,有些精密零部件被储存在山洞中,或在山洞内进行生产。现如今,这些山洞多已荒废,内部一片漆黑,偶有被用于种植蘑菇,勉强继续发挥着余热。
岁月如梭,辉煌已成往昔。如今的这里,已找不到当年的火红岁月和热烈歌声,外面的喧嚣把人们的目光带走,山沟里的这一隅却慢慢回归宁静。那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代已经过去,这座曾经注入一代人心血与热诚的老厂,依然伟大,但也显得悄然无息。然而,每一个三线厂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记忆。关于120厂或更多三线厂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