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苏州一家大型超市里中秋月饼销售专区上线,各种风味月饼上市,吸引市民前来选购。管钰楠 摄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当国庆遇上中秋,“双节”同庆的氛围让月饼再度成为餐桌上的“C位”。记者发现,如今的月饼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一传统节日美食正经历着一场从包装到口味、从理念到销售渠道的全方位深刻转型。特别是在今年,这场传统美食的革新浪潮正书写着节日消费的新答案。
《京东月饼品类2025年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基于京东消费数据及用户调研,2025年月饼市场呈现出轻伴手礼、健康化、零食化、实用性及多维度营销五大趋势变化,这些趋势精准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其中,“零食化”趋势尤为突出——除了礼节馈赠,月饼的消费场景已显著拓宽。有54%的用户将月饼当作日常零食,这一数据直接推动产品从节令专属走向高频消费。
记者发现,为适应这一趋势,品牌月饼积极调整产品策略,推出非礼盒装、散装及混合装产品,让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购买;口味上也不断推陈出新,杨枝甘露、桃山皮等创新口味持续走俏,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体验的追求,也为传统月饼注入了时尚元素。与此同时,零食渠道加大月饼铺货力度,进一步模糊了节令食品与日常零食的边界,让月饼在全年都能出现在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中。
在“轻伴手礼”和“多维度营销”趋势下,品牌跨界合作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式。例如,老字号品牌稻香村与“与辉同行”展开合作,借助后者的流量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既提升了产品的曝光度,也通过差异化的营销内容触达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了传统品牌与新兴传播渠道的有效融合。这种跨界联动不仅为月饼市场带来了新的消费热点,也让传统品牌在年轻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中秋的月光为月饼镀上银辉,2025年的月饼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健康革命。记者走访发现,低糖、无糖月饼已占据货架C位,赤藓糖醇替代传统蔗糖的配方成为标配,而添加益生菌、胶原蛋白的功能性月饼则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不少商家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节庆美味,让中老年人与养生群体都能安心享用。这种转变不仅是配方的调整,更是食品产业对健康需求的精准回应。
这场转型背后,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新规的刚性约束。据了解,在四部门联合监管下,单价超500元的盒装月饼被重点监控,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100元以上产品的包装成本占比被严控在15%以内。目前市场上,实用性趋势则体现在包装设计上,过度包装现象大幅减少,简约环保且兼具复用性的包装成为主流,既降低了资源浪费,也让消费者在品尝月饼后能对包装进行二次利用,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整体来看,2025年的月饼市场在消费趋势的驱动下,正摆脱单一的节令食品属性,朝着更贴合消费者日常需求、更注重品质与体验的方向发展。传统品牌坚守品质根基,不断创新求变;新兴品牌则凭借个性化优势抢占细分市场,共同勾勒出一幅传统与创新交织、多元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