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船偏遭顶头风 —— 祸不单行!” 刚因营业部问题收下3张罚单的某券商,转眼又因债券业务领了浙江证监局的新警示函,更要面临券商分类评价扣分的实际影响。更扎眼的是,这已是该券商第二次在同一个债券项目上 “栽跟头”,六年前就因相关违规被追责,如今再曝新问题。
一、 再领罚单!同一项目栽两次
自国融证券因为义乌新科路营业部收到3张罚单之后,浙江证监局又于9月29日再次公示了针对其债券承销业务的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融证券第二次在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鼎控股”)的债券项目上被追责,早在2019年,公司就因未监督募集资金与信披被追责。相比2019年,此次罚单主要集中在尽职调查与报表核查失职上。这也暴露了公司在债券业务的合规体系上存在一些问题。
二、旧案复盘:债券违约牵违规
2016-2017年,三鼎控股将不符合条件金华市伟达置业有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大幅虚增其总资产和净资产,导致基于虚假报表发行的后续4只债券(17三鼎01/02/03/04),涉及债券欺诈发行,而相关募集说明书以及相关年报也存在虚假记载。
2019年,规模3.44亿元的“17三鼎01”出现实质性违约,到期未兑付回售本金及利息。随后公司在2021年进入破产程序,成为义乌市第二家破产的民营500强企业。
而国融证券作为三鼎控股的承销商也被实锤违规。浙江证监局查实,国融证券作为受托管理人,未能督促三鼎控股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也未有效监督募集资金使用,违反债券存续期管理规定,最终被出具警示函。
三、业务踩线!高管也被追责
而自2019年之后,国融证券相关业务开始频频被监管处罚,以投行业务为例,除了三鼎控股之外,还有腾冲市建安城乡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富控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投行项目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表1:国融证券相关业务部分罚单
数据来源:Wind、券业智酷整理
时任投行业务副总裁杨亮自2016年入职国融证券,至2023年离职加入渤海证券期间,5年时间收到两条警示函。分别是2022年6月收到对上海富控互动重大资产重组期间未对标的资产收入、关联交易及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等情况进行审慎核查;以及同年12月由于债券内控执行不到位被内蒙古证监局出示警示函。
四、扣分影响大 整改待检验
有相关媒体指出,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券商或其董监高因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出具警示函的,“每次扣0.5分”。目前 2025 年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已出炉,国融证券 2026 年的评级将直接因本次处罚被扣减分数。
分类评价分数的微小变动,往往牵动券商的实际经营利益。评级越高,券商在业务资质(如科创板做市、债券承销额度)、风险资本准备比例、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等方面的优势越明显;反之,扣分可能导致部分业务受限,甚至影响客户合作信任度。对国融证券这类中型券商而言,每0.5分的差距,都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债券承销市场中失去先机。
此外,监管还要求国融证券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限期整改。
国融证券因债券承销、投行项目频领罚单,其整改方案能否切实补位风控、扭转局面,仍需时间检验。而这一案例,也为同类中型券商在业务扩张与合规坚守的平衡间,留下了待解的行业思考题。
想提业绩?速关我们——
抓发展趋势、破思维局限、拿实战方法,帮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