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日本政坛迎来了一位足以载入史册的领导人。这位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为偶像的政治家,其上任本身就预示着日本经济金融领域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洗牌与动荡。她能否将昔日偶像在英国推行的经济哲学成功嫁接到这片东瀛土地上,时间的沙漏终将给出最终的判词。
高市早苗的政治光谱与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理念一脉相承,其经济主张被市场视为“安倍经济学2.0”的升级版。其核心在于推行“负责任的积极财政”战略,本质上是激进财政扩张与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的强力联姻。
具体而言,她抛出的首要“减负”举措,便是着手取消对汽油和柴油的临时税率,这无疑会直接削弱政府的既有收入。作为交换,她计划大幅增加对医疗健康领域和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投入。
长期以来,日本央行坚守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阵地,通过“借新还旧”的循环模式,成功地将国债的利息支出压制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然而,随着日本经济逐步挣脱通缩的泥潭,物价的温和上涨迫使日本央行在行长植田和男的领导下,启动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艰难进程。
从市场数据来看,日本央行已在2024年进行了两次加息操作,将政策利率从-0.1%逐步抬升至0.25%,并计划在2025年初进一步调整至0.5%。利率的攀升,意味着国债利息支出不再是“零成本”,偿债负担正作为一项新的负债项目,沉甸甸地压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此时,若再叠加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新一轮债务扩张,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日本本已脆弱的财政状况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调和财政扩张与利率上升之间的内在矛盾,高市早苗团队对日本央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表达了对“政策协同”的强烈期望。这种诉求,在本质上是对央行独立性的隐性施压,意图通过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来对冲激进财政政策所推高的成本压力。
市场对于这一信号的解读,是立竿见影且波澜壮阔的。10月6日,东京股市应声而起,日经指数以高开高走的姿态,强劲飙升4.83%,一举突破了48000点的历史性关口,创下新的历史峰值。这场股市的狂欢,无疑是对流动性进一步充裕预期的直接狂热反应。
然而,在汇率市场上,展现的却是完全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日元汇率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剧烈抛售。在通常情况下,汇率的单日波动率鲜少会超过±0.5%,但此次日元却在一天之内贬值幅度接近2%,这种超乎寻常的剧烈波动,深刻折射出国际市场对于日元未来走势的深层不信任与忧虑。
日元的持续大幅贬值,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日本本土,它更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美日关系的微妙平衡。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多次公开发声,明确要求日元升值,以期缩小两国间巨大的贸易逆差。而当前日元的颓势,却极大地削弱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可能实施的对日关税政策的威慑力,这显然与华盛顿方面的心愿背道而驰。
作为前任石破茂政府留下的“政治遗产”,美日之间的关税协议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检验。高市早苗作为新上任的领导者,理论上保留了不予承认或重新审视前任协议条款的可能性——这种潜在的政策摇摆,无疑将使复杂的美日双边关系蒙上更深的阴影。日本当前正被置于汇率失控与贸易摩擦升级的双重夹击之下,如何在内部经济刺激的诉求与外部地缘政治的压力之间,寻找到一个勉强维持平衡的支点,将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毋庸置疑,高市早苗的“安倍经济学2.0”或许能为股市注入短暂的亢奋剂,但其背后所潜藏的巨额债务风险累积、日益扩大的汇率剧烈波动,以及可能升级的美日贸易摩擦,都预示着其执政之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更深远来看,日本在变幻莫测的亚太经济棋局中的角色定位,也将因这些激进的经济政策的推行与调整,而浮现出全新的不确定性。
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来审视,高市早苗的胜利,不仅是日本政坛上的一次性别里程碑式的突破,更深刻地折射出“后安倍时代”日本政治经济结构转型中所遭遇的深层困境。如何在刺激财政扩张的洪流中牢牢控制住债务的缰绳?如何在持续的货币宽松与汇率的刚性稳定之间搭建桥梁?又如何在坚守国内政策目标与有效应对外部压力之间开辟出一条可行的道路?这些核心问题,将成为她执政初期乃至整个任期内,必须给出的时代答案。
这些问题的最终解答,不仅将决定日本自身经济航船的航向,更可能对东亚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投下深远而不可磨灭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