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基德
编辑 | Shadow
如果要评选这两年跨境电商圈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平台,Temu一定榜上有名。
从2022年杀入美国市场,到现在一路扩张到欧洲、拉美、中东,它用极致的低价和全托管模式把海外电商搅了个天翻地覆。
很多卖家嘴上说“太卷了”,但眼睛还是忍不住盯着:这个平台到底还能卷出什么花来?
近日,Temu的英国、欧洲财报相继披露,营收、毛利率齐刷刷上涨,也让人们从中窥见了Temu全球狂奔之下的秘密。
先说英国。Temu在2023年4月正式登陆英国,2024年一整年的表现就体现在它的英国子公司Whaleco UK的财报里。数据显示:
此外,2024年Temu英国公司的管理费用467万,总资产2.54亿美元,现金1.97亿美元,贸易和其他应收5678万美元。
图源:Temu英国财报
看起来,英国业务的亏损主要来自于高昂的销售费用和物流成本,但靠资本运作(投资收益)把盘子撑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亏损率的缩窄说明Temu在英国市场开始积累起一定的用户基础,老客复购带来的获客成本下降,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别忘了,Temu交出这份成绩单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如果换成其他平台,光是市场调研和供应链搭建就要花上好几年。
如果把视野拉到整个欧洲,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Temu在欧洲的收入达 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毛利6.3亿美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22.4%提升到37%。扣掉6亿美元的行政支出,加上投资收益带来 0.98 亿美金,最后还有1.1亿美元的净利润。
图源:Temu英国财报
对于一家还在大规模扩张中的跨境电商平台,这个成绩可以说是“又要增长,又要赚钱”,实属难得。
当然,欧洲市场的挑战并不小。各国的消费习惯不同、法律法规要求复杂,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都对跨境电商有不同的合规门槛。比如增值税(VAT)的申报,环保包装的要求,甚至商品描述的语言标准,都在考验平台的运营能力。
Temu能在这种情况下跑出利润,背后靠的是对供应链的极致压缩和对用户补贴的谨慎收缩。
对卖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简单一句话:欧洲市场是机会,但门槛高,必须跟着平台的节奏走。
Temu的全托管模式帮卖家解决了物流和前端流量,但法规和合规依旧需要卖家自己配合。如果能借助平台打开欧洲市场,哪怕毛利不高,也有可能获得长期价值。毕竟,欧洲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接受度正在不断上升,谁能先在这片市场站稳脚跟,未来的空间就越大。
说完欧洲,我们把目光转回美国,这里是被视为Temu崛起“大本营”的核心战场。
2024年夏天,Temu在美国市场一度遭遇滑铁卢:6月,其部分周的销售额断崖式下滑超过30%;随后的7月和8月,下滑趋势仍未止住,跌幅持续超过10%。在电商这片瞬息万变、竞争惨烈的红海中,这样的数据足以让外界发出惊呼:Temu是不是不行了?
市场的疑问言犹在耳,Temu便用一场“价格屠夫式”的回归给出了答案。
据报道,为扭转颓势,Temu在短短数周内,对平台上数十种畅销商品挥下了“屠刀”,价格平均猛降18%,部分商品甚至直接打了六折。这还不够,平台更是祭出了一记绝杀,直接取消了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进口费用。要知道,这些费用有时候比商品本身还贵,取消之后用户的购买意愿立刻被点燃。
图源:Bloomberg(彭博社)
在面向消费者的前端挥动价格利刃的同时,Temu在后端也对卖家阵营发出了强有力的“动员令”。卖家后台不断弹出降价提示,提醒商家降一点就能换来更好的流量。
对卖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甜蜜与辛酸交织的考验。降价意味着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每一个订单都可能是在刀刃上跳舞。然而,在流量为王的电商世界里,Temu换来的却是实打实的海量订单和宝贵曝光。
对于还在观望的卖家来说,美国市场依旧是Temu的核心利润区,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要快速起量,美国市场可能依然是首选。
更关键的是,Temu的这一轮强势回归不仅止住了销售额的下滑趋势,还重新拿回了增长的势头。结合其在美国市场占到全球GMV六成以上的份额,可以说,美国市场的成败,决定了Temu的估值天花板。
卖家究竟该如何看待这场强势回归?一句话总结:美国市场依旧是最卷的,但也是回报最高的。
平台为了收复失地与争夺份额,必将不断加码补贴和营销,卖家要做好准备,拼供应链、拼价格、拼爆品。能在这片“修罗场”里卷赢的,收益巨大;如果自觉卷不动的,或许不必硬上,另寻蓝海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毕竟,不是每个卖家都能承受长期亏损去换流量,但敢于“搏一搏”的,很可能借Temu的势崛起。
有卖家就分享过自己在Temu美区的经历:一款小家电产品,最初利润率只有个位数,但因为跟随平台价格策略,迅速获得了首页曝光,两个月时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金。虽然单品毛利微薄,但通过以此为引流核心,扩展SKU矩阵,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整体利润反而通过规模效应得到了保障。
这也给其他卖家一个提醒:在Temu的美国战场上,不要只执着于单一产品的利润得失,而要着眼于整体规模的战略布局。
除了欧美,Temu的脚步从未停下。
在2024年,它已经渗透到拉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这些市场的消费力可能不如欧美,但用户基数庞大,增长空间巨大。比如在墨西哥和巴西,Temu的下载量一度登顶当地应用商店;在沙特和阿联酋,Temu借着免运费和大额补贴快速圈粉。东南亚市场虽然Shopee和Lazada盘踞多年,但Temu依旧凭借全托管的低价策略切走了一块蛋糕。
不过,真要说盈利,还是欧美。拉美和中东更像是Temu的“长线投资”,烧钱换市场声量,等到规模起来后再慢慢收割。
对于卖家而言,如果你本身就在这些市场有供应链基础,不妨关注Temu的入局,借助它的流量扶持拿下先发优势。但如果是从零开始,就要谨慎考量投入产出比。
这就引出Temu的资本逻辑,很多人以为它在海外是靠“赔本赚吆喝”,但从英国子公司和欧洲整体的数据来看,它的管理团队非常擅长用投资收益来弥补阶段性亏损。
换句话说,Temu并不是在“莽撞扩张”,而是在有意识地用资本杠杆为业务护航。这对拼多多的投资人来说,是定心丸;对卖家来说,则意味着Temu的扩张不会轻易放缓,你能看到的市场机会,平台也会替你守住。
此外,Temu的打法也在不断升级。比如在中东,它不仅靠低价,还会结合当地节庆(如斋月)推出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在东南亚,则通过社交媒体挑战赛、短视频种草来提高曝光。这些尝试虽然短期效果难以量化,但长期来看,都是在为用户心智打基础。
回顾Temu这几年的海外征战,我们大概能得出三个结论:
1. 英国/欧洲市场:稳扎稳打,盈利空间在逐渐打开,但合规要求高;
2. 美国市场:依旧是最卷的战场,但决定了Temu的未来;
3. 其他市场:是“潜力股”,值得关注,但短期回报有限。
对卖家来说,Temu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它能帮你快速起量、打开新市场,但也会在价格和利润上不断挤压你。
到底要不要跟?怎么跟?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我们知道:Temu不会停下扩张的脚步,而卖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清楚自己要在这场全球化的超级游戏里,扮演什么角色。
换句话说,如果你追求短期爆发,可以考虑跟进美区的流量红利;如果你希望稳健长线,可以从欧洲市场着手;如果你有冒险精神,不妨提前布局拉美、中东这些新兴市场。
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但唯一相同的是,Temu这条大船已经开动,它会带走一批人,也会成就一批人。问题是,你要不要上船?
参考资料:
[1] Temu狂卷英国市场,年利润突破2000万大关. 跨境派
[2] 全网独家:拼多多欧洲 TEMU 财报解读. 时光投资手记
[3] 营收利润飙100%!Temu横扫英国,年利破2000万大关.跨境电商头条
[4] Temu强势杀回美国,谁慌了?.亿恩
[5] 稳了?Temu美区流量强势回升.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