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消费旺季的到来,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全国多地结合市场需求、地域特色、居民喜好等,投放新一轮消费券。业内人士表示,新一轮消费券有望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发展,同时各类新技术新模式也有望提高消费券使用率,带动消费热度。
覆盖众多领域
根据产业特色和居民消费需求,各地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消费券,覆盖更多领域。
近日,北京宣布继续发放不少于3万张冰雪消费券,充分发挥体育促消费功能,激发冰雪运动产业市场活力;上海市政府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面向餐饮、住宿、电影、体育等领域发放服务消费券,消费券均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领取,其中餐饮、住宿消费券每周发放,电影、体育消费券则每天发放。
此外,广州将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政府餐饮消费券,并于近日举办2024中国(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围绕“会、展、秀、购、赛”五大板块,举办花城时尚之夜、产业焕彩之夜、时尚之都·首发广州颁奖典礼、环球消费季ProMarket等多场活动,打造城市营销窗口和产业交流对接平台。明年开始,广州将推出“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消费IP活动,以八大类虚拟场景为牵引,推动产销互促,带动消费转化,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近日启幕,四川将统筹4亿元财政资金,发放家居家装、四川特色产品等消费券。据介绍,四川省将全面做好社会发动,联动汽车协会、家电协会、家具商会等重点商协会,聚焦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开展打折让利、满减优惠、消费券发放等促销活动,让利规模达10亿元。
据悉,新一期2600万元“食在杭州”餐饮专项消费券也在近期发放,可用于买单或购买商家代金券、套餐等商品时支付使用,折扣力度更大,统一为8折;上海、成都、杭州、郑州、武汉、西安等多个城市还联合支付宝发放“碰一下”消费券等。
挖掘消费潜力
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多地促消费活动采取“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多地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和消费偏好,叠合以旧换新政策,优化投放机制,持续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针对3C数码产品,湖北在第三方平台投放消费券,可用于线下购买手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等。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当地省市联动开展4000多场促消费活动,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密集上新促销活动,推动了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据介绍,在11月份四批餐饮消费券发放前,上海市商务委将充分评估消费券领取情况及核销实际,研究优化后续消费券发放方案,如进一步优化消费券的发放比例、增加热门券种投放、增设消费者呼声较高的券种等。另外,还要发动重点商圈商街、商业综合体,结合进博会等重点活动,组织策划针对性的促消费活动,强化与其他种类消费券的联动,放大政策效应。
广州在广东省率先启动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在中央和当地的支持下,广州争取到中央超长期国债和省配套资金共43.7亿元,资金规模居全省第一,以旧换新全品类参与企业达到3300家,累计带动销售额超过340亿元。除了积极发动线下近2000家实体门店参与外,广州还先后联动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抖音、快手、南粤分享汇等7家电商平台,打通各种支付渠道。
拉动作用明显
从以往使用情况来看,消费券对于消费市场确实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数据,10月以来,河南统筹安排财政资金2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分4期发放“金秋”消费券。截至目前,核销率达85%,带动直接消费6.31亿元,杠杆率3.71,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增速明显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
另外,不少地方新一轮消费券采取了先到先得等新模式,也体现出消费券不断创新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直接发钱,消费券更直接被用于消费,因为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将现金存起来或不用于消费。因此,消费券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效果更为立竿见影。同时,固定时间限额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抢券意愿,进一步提高消费券的使用率和效率。(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