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日本、中国减持,英国增持。美国财政部2024年9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9月减持5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233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9月减持26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20亿美元,是今年6月二次加仓后连续第三个月减持。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第三大债权国英国在9月大幅增持了208亿美元的美债,增持数额仅低于比利时的416亿美元。
中国减持美债、英国增持美债,结果是两国之间的美债持有额差距被进一步缩小,英国持有的美债余额已经达到了7647亿美元,只比中国少73亿美元。未来的几个月里,我们极有可能看到英国代替中国成为第二大美债持有国,中国则“退居”全球第三。
编辑
据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报告,美国国债总额已于本周突破36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新高。从今年7月底,美国国债总额达到35万亿,到现在升至36万亿,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
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在发言稿中直言:“如今,美国政府借款正变得像季节的变化一样规律而确定。”不过马娅·麦吉尼亚斯的说法显然有缺漏,虽然美债的增长确实如季节更替一般必然,但它当下增长的速度却远比规律的季节更替快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于今年9月在美国国会通过的短期拨款法案即将于12月20日到期,美国国会必须在未来一个月里利用仅有的约20个工作日采取新的立法行动,为联邦政府继续运转提供资金,否则政府将因无钱可用而部分停摆。12月20日前,美国两党的议员们将继续就能否拨款维系政府运作继续上演一场事关美国两党政府“关门”的大戏。
“选举已经结束,但国家债务仍在继续全速上升,” 倡导财政可持续性的彼得·G.彼得森基
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对资产配置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一直强调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减持美债是为了更好地分散风险。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比如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多变性,从频繁的加息到可能的降息预期,都让美债的价值存在较大波动风险。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中国自然要对这种风险进行合理管控,这就包括在寻求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同时增加黄金等其他资产的配置。
编辑
美国以往通过加息降息“美元潮汐”收割他国的方式失效,对中国、日本的收割未达预期,导致美元全球威慑力下降,投资者对美债信心受挫,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增强,美债市场的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美债规模不断扩大,利息支出持续增加,财政赤字攀升,使美国偿债风险大增。一旦美国出现违约,将导致流通在外的国债跌破面值,持有人面临本金损失,还会扰乱全球金融市场,引发经济流动性缺失,影响国际贸易等。
据财联社报道,国际金融协会(IIF)的顶级银行家们日前警告称,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的国债即将“爆炸式增长”。国际金融协会总部位于华盛顿,是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金融业协会。该协会分析师表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总统已经计划在不削减支出的情况下削减税收,这将使美国国债在未来10年内从目前占GDP的100%左右上升到135%以上。随着特朗普增加支出,并通过对海外商品征收关税,推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美国通胀也可能上升。
编辑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不断重申的全面关税威胁,始终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美国企业的头顶。近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援引多名专家的分析称,特朗普的新一届政府人选“群鹰荟萃”,其贸易和外交政策团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对华鹰派路线。这使得美国公司愈发担忧,美方挑起的关税战和对华“脱钩”之举,可能会阻碍他们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前景。他们也担心,美国强硬对华政策所引发的中方反制也会“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