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青岛工融鼎汇华资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完成工商注册,作为目前青岛市规模最大的AIC基金,同时也是全市首只AIC创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工银投资、青岛华通创投、市南区海诺投资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达30亿元,首期募集10亿元,将重点投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等前沿产业。
齐鲁财研社第1050期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即AIC)作为一类持牌非银金融机构,自诞生起就肩负着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双重使命。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明确支持市场化债转股,推动设立金融AIC。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当时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持续上升,传统资产管理公司难以覆盖企业债务风险。
AIC的核心业务正是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手段,帮助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首次允许AIC直接向高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为AIC业务拓展打开了新空间。
今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正式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省份,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了AIC扩容政策方向。AIC的发起主体,从此前仅限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扩展至除包括邮储银行外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
乘着政策东风,青岛正加速构建AIC金融新生态。
青岛市委金融办通过联动省市资源、精准对接国有大行,高效推动了AIC基金集聚,短短数月便成功吸引8只基金签约,总规模突破152亿元,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
4月3日,青岛首只AIC基金——融汇芯科企航基金注册成立,规模2.2亿,专注芯片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业。不到一个月后的4月29日,首笔8000万投资投向了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项目,成为山东省首只实现项目投资的AIC基金。
随后,工商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工银投资于6月30日携手青岛华通创投、市南区海诺投资,共同推动青岛工融鼎汇华资基金完成注册。这只基金总规模高达30亿元,不仅是青岛市目前规模最大的AIC基金,更是全市首只专注于创业投资的AIC基金,将重点布局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前沿产业领域。
相比传统股权投资机构,AIC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深厚的银行系背景。这使其能依托国有大行强大的资金实力,迅速调动大规模、长周期资金;借力银行的品牌公信力,有效降低投资信任成本;并融合银行成熟的风控体系,精准识别项目风险,成为支撑硬科技企业发展的理想金融力量。
此次青岛工融鼎汇华资基金的设立,为青岛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基金将精准锁定产业链关键节点,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策略,吸引优质企业与项目汇聚青岛,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更深层次看,基金将激活“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通过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而产业壮大后形成的旺盛需求,又为金融生态注入新活力。这一相互促进的闭环,正是多维赋能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关键所在。
当然,AIC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仍面临现实挑战。其股权投资业务与传统银行信贷在运作逻辑和风险偏好上差异显著,亟待重塑人才结构与决策机制;同时,随着管理规模持续扩大,如何优化投资效率、保障回报水平并严防资源错配,成为机构必须应对的考验。